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莫把孩子当“包裹”]古代生孩子的视频

半年总结 时间:2023-05-19

【www.zgzsclpt.com--半年总结】

  职业女性生了孩子后,孩子的抚育便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邻居王女士的儿子刚3岁,这半年内已像包裹似的被“寄送”出去好几次:先是被送到郊区外婆家,1个月后外婆身体不好,又被送到南京的大姨家。3个月后,大姨因有事,托亲戚又把孩子送回王女士处。王女士只好请乡下孩子的大姑来带。不到1个月,大姑因农忙要回家,临走时顺便把孩子带到外县奶奶家。半年里,孩子难得见到母亲几次,见了面也无动于衷。王女士对此懊恼不已。
  在许多成人眼里,婴儿像小狗小猫一样,只要吃得饱、穿得暖,让谁带都一样。其实不然,婴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光有生理需要,更有心理需要和爱的渴求。婴儿与养育者之间(主要是母亲)需要建立一种持久的、积极的、充满爱的感情联结――依恋。
  据心理学家研究,婴儿3个月前对所有成人的反应没有太大的区别,3~6个月对母亲和熟悉的人比对陌生人有更积极的情感表示,如能发出更多的声音和微笑。6个月~2岁半,是依恋形成阶段,此时孩子偏爱养育者,特别是母亲,对依恋对象表现出深深的爱,依偎、亲吻、拥抱依恋对象,看见依恋对象离开时会哭喊、追随和焦虑不安;看到依恋对象回来,孩子则高兴、满足。孩子仿佛把依恋对象当做“安全基地”,只要这个人在身边,他就能积极地探索,还不时地返回“基地”转悠一下,好像吃了定心丸重新获得了能量一般,又愉快地去玩耍。
  心理学家曾研究母婴分离对儿童的影响,认为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他们产生信赖感和自我信任,将来能与同伴、老师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相反,一个人在早期未形成依恋,将会影响其今后的交际和情感的发展,造成心理上的失调。
  孩子与养育者从陌生到熟悉,到产生依恋需要时间,其条件是孩子应该有较稳定的养育者。因此,我建议:
  一、婴儿最好由父母亲自抚育。孩子与父母有天然的血缘关系,由父母抚育孩子是最自然、最符合生物规律的事。婴儿特别需要母亲的爱,母亲的怀抱是孩子幸福的港湾,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的甘泉。父母抚育孩子,也有利于两代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双方终身受益。母亲上班后,可请一人来家看护孩子,最好不要把孩子“托”出去。这样父母每天依然能与孩子保持亲密的联系。
  二、调换看护人应给孩子适应的时间。若要调换看护人,父母需早点做准备,不能新的一来老的就走。这两位看护人应同时在家住几天,待孩子与新的看护人较熟悉后,另一位再离开。
  三、做好寄养的过渡工作。父母如果实在无奈,必须把孩子寄养到外地亲戚家,母亲也应该陪孩子在寄养家庭生活几天,让孩子在母亲的陪伴下熟悉新的环境和新的养育者。待孩子对养育者产生一定依恋后,母亲再离开。如果父母放下孩子就走,孩子会因恐惧、焦虑、悲伤而哭闹不止,心理上受到伤害。
  四、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孩子寄养在别的家庭,父母仍应和孩子保持心灵联系,路途近的经常抽时间去看看,与孩子游戏、交谈,给孩子爱的抚慰;路途远的可以常打电话,让孩子听到父母亲切的话语。加深对父母的印象。还应该经常让孩子看父母的照片、录像带等,父母还可以在纸上画些简单的图画(如妈妈与宝宝的头像),旁边写些爱抚的话语,如“小宝贝,爸爸妈妈很想念你,你要多吃饭,快快长高,我们放假就来看你……”请抚育者把信给孩子看,读给孩子听。总之,父母情感的毛毛雨要不断地撒在孩子饥渴的心田,满足孩子爱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bannianzongjie/24806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