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美国竞选制度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 明代戏曲散出选本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其他范文 时间:2022-09-26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摘 要:明代戏曲散出选本的兴盛及其繁荣与选家、读者和观众有很大的关系。文章对这些选本的题目、体例、剧目、出目、曲辞、版式和插图等内容进行分析,表现了它们反映的新奇通俗和娱乐实用等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戏曲散出选本 明代 社会心理
  
  明代戏曲散出选本大部分盛行于万历以后。这些选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保存了当时舞台演出的实况。它既有宋元旧篇,也有本朝的新作;既有戏曲,也有散曲;既有剧曲,也有清曲;既有文人的创作,也有民间作品;既有整版不分栏,也有上下两栏和上中下三栏;既可作为演出脚本,也可作为看戏手本。它们基本上反映当时戏曲舞台的流行曲目,展现了当时舞台演出的脉络。透过这些戏曲选本,可以解读当时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新奇通俗心理
  很多选本在题目上就表现出对当时流行的认可,以此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词林一枝》的内封为“海内时尚滚调”“刻词林第一枝”,并指出“千家摘锦,坊刻颇多选者,俱用古套。悉未见其妙耳。予特去故增新,寻京传时兴新曲数折,载于篇首,知音律者幸鉴之”,它强调内容的新颖独特。很多选本标题以“海内时尚”、“新声”、“新调”、“新词”命名,有的选本强调的是运用声腔和滚调,如《玉谷新簧》全称为《鼎刻时兴滚调歌令玉谷新簧首卷》、《徽池雅调》全称为《新锓天下时尚南北徽池雅调》、《尧天乐》全称为《新锓天下时尚南北新调尧天乐》、《昆弋雅调》全称为《新刻精选南北时尚昆弋雅调》等。有的选本强调的是插图和点板,如《乐府红珊》全称为《新刊分类出像陶真选萃乐府红珊》、《姗姗集》全称为《新刻出像点校增订乐府姗姗集》、《玄雪谱》全称为《新锲绣像评点玄雪谱》、《醉怡情》全称为《新订绣像昆腔杂曲醉怡情》、《摘锦奇音》全称为《新刊徽板合像滚调乐府官腔摘锦奇音》等。这些题目表明自己的选录紧跟时代潮流,其着眼点应该迎合读者大众的口味,是以新奇通俗作为标准。
  在体例上传奇作为新兴的文体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杂剧,成为选本中的主导。“在明代中后期,尽管‘荆’、‘刘’、‘拜’、‘杀’与《琵琶记》等复兴时期作品,仍然保持它们的声誉与地位,而中叶新创作的传奇已经在演出中占了压倒的优势”①。杂剧在初期选本中占主导地位,初期的选本《盛世新声》收录元明杂剧38种,戏文2种;《词林摘艳》收录元明杂剧33种,戏文6种;《雍熙乐府》收录元明杂剧84种,戏文18种;《风月锦囊》收录杂剧5种,戏文44种。传奇兴起后选本选录的杂剧数量递减,传奇在后期的戏曲散出选本中也逐渐超过了戏文。《万壑清音》收录杂剧3种,戏文9种,传奇25种;《怡春锦》收录杂剧1种,戏文21种,传奇33种;《玄雪谱》收录杂剧2种,戏文27种,传奇33种;《乐府遏云》收录杂剧1种,戏文22种,传奇33种。而《增订姗姗集》选录的都是戏文和传奇,戏文19种,传奇21种。
  在入选剧目上,选本以婚姻爱情和忠孝节义剧居多。以传奇为例的《牡丹亭》,它被8种散出选本选录29次;以忠孝节义为题材的《浣纱记》被23种散出选本选录了75次。《浣纱记》全本原名《吴越春秋》,它着重总结吴越兴亡的历史教训,讽刺吴王的骄奢淫逸和赞扬越王的艰苦复国,生旦的爱情只是作为线索贯穿全剧。“在散出选本中明显增强了西施的戏份。原本《浣纱记》中关于西施的主场戏有9出,它们是《游春》《捧心》《效颦》《迎施》《演舞》《别施》《采莲》《泛湖》。散出选本中除了《效颦》,其他8出都被选中,占整个入选场次的90%。西施的形象和生旦的爱情故事被重点突出,男女爱情和国家的兴亡融为一体,相互生发,直接影响后来的《长生殿》和《桃花扇》在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处理。”②选本突出的是范蠡和西施的悲欢离合,涉及西施的主场戏被大量选录,国家兴衰作为背景选录。这些改变迎合了民众的欣赏口味,生旦的爱情故事更胜过文人欣赏的忠孝节义。
  选本选录的题材不仅涉及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而且涉及到文人和僧尼的风流韵事,《玉簪记》便是这类题材的成功之作。它描写了女尼陈妙常和书生潘必正的爱情故事,是明代散出选本选录最多的传奇之一。它被《大明春》《尧天乐》《徽池雅调》《群音类选》《玉树英》《歌林拾翠》《乐府菁华》《乐府红珊》《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音》《时调青昆》《曲选》《吴�萃雅》《月露音》《万象新》《乐府歌舞台》《赛征歌集》《万家合锦》《乐府南音》《乐府遏云》《昆弋雅调》《南音三籁》《词林逸响》《增订姗姗集》《怡春锦》《醉怡情》等28种选本选录了105次。以万历初的《大明春》为最早,选入频率最高为“秋江泣别”、“词媾私情”和“姑阻佳期”等出。《玉簪记》题材新颖,不落才子佳人婚恋题材的俗套;曲辞的明白晓畅、清丽隽永等通俗性是其多次被选本选录的重要原因,戏曲创作突破了传统的婚恋观念。
  在曲辞上选本加入滚唱和滚词,突破了曲联体格式,曲辞更加浅显化、通俗化。据尤海燕的《明代折子戏研究》统计至少有十本选本加滚,曲辞通俗化也是选本改编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选本除了戏曲外还收录了大量的小曲。这些小曲在民间广为传唱,能够反映市民的审美趣味。“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汉魏,不学步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③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便列出了《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摘锦奇音》《玉谷新簧》《词林一枝》和《南音三籁》中收录的小曲。实际上还有很多选本选录了小曲,《徽池雅调》卷之一中栏为劈破玉歌,卷之二为劈破玉歌,续选劈破玉歌;《大明春》卷之三中层汇选离别杂曲、劈破玉歌,卷之四中层汇选各本杂曲对挂枝儿;卷之五中层叠锦苏州歌闹五更,汇选倒挂枝;《八能奏锦》六卷的中层皆为小曲民歌,卷之一中层新增罗江怨,卷之二中层为罗江怨,卷之三中层为罗江怨,卷之四中层新增哭皇天歌,卷之五中层新调时尚劈破玉歌,卷之六中层新增急催玉歌等。
  二、娱乐实用心理
  明代戏曲散出选本无论是作为演出的脚本,还是看戏的手本,其娱乐性是显而易见的。《吴�萃雅・自叙》中是这样阐述:“倾耳者罢寐,赏心者忘疲,即使绵驹吞声,伯牙毁弦宜也。”《万锦娇丽・序言》:“正宗特以庄语之入人也,甚逆。故顺所悦,从旁喻,曲晓其褒美刺恶种种,留人心而传后世者,若何此是,若何彼非?朝翻暮阅,最所乐观。庶几缘此。”序言明确点明选本是人们消磨时光、娱乐性情的工具。选本中的一些小曲采用联章体“风、花、雪、月”,“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孝、悌、忠、义”,“士、农、工、商”等题材,将广为流传的故事嵌入小曲。孙崇涛在考释《风月锦囊》时认为“玩弄这类文字,是当时在闲适阶层中的一种社会风气”。还有的小曲吟咏花名、鸟名、药名或曲牌等,托物传情。
  有的选本作为书坊谋利的工具,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其实用性也很明显。如《月露音》封面右下角有朱文长印曰:杭城丰东桥三官巷口李衙刊发,每部纹银八钱,如有翻刻,千里究治;《大明春》首页页眉印有:每部价银一钱贰分;《尧天乐》的书名是书商为了增加卖点加上的,“是书存本已经过书商挖改,其卷端所题书名‘南北新调’之后应还有字,为书商挖去,卷下前题《新锓天下时尚南北新调尧天乐》,故今人以为其名为《尧天乐》,但‘尧天乐’三字明显为书商后增。”④书坊主及时捕捉戏曲创作和传播的信息,将当时流行的场上曲刊刻出来,以此谋利。故很多选本不仅受到作者和选家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读者和观众的审美趣味。
  在内容上选本除了收录戏曲散出和俗曲外,还收录小说、酒令、谜语方言和地理知识等,“一本在手,可观戏曲散出,可唱时曲,可增广见闻,也可藉以解闷。”⑤书商增大选本的信息容量,同时也表明读者对小曲、笑话、谜语等娱乐性文字的需求。除了上文所列的小曲之外,《玉谷新簧》卷之三中栏、《摘锦奇音》卷五上栏和《尧天乐》卷之二中栏都收录了时尚酒令;《摘锦奇音》卷六上栏收录灯谜;《时调青昆》卷之三、四中栏收录了精选巧好时尚江湖笑话;《尧天乐》卷之一中栏收录了时尚笑谈;《大明春》卷之一中栏选汇江湖方言,卷之六中层汇选江湖方语;《万锦娇丽》上栏收录四篇小说;《摘锦奇音》卷四、五上栏收录“大明天下一统合属两京十三省所辖”,将明代的政治区域划分全面地展现给读者。
  在版式上选本突出的特点是灵活多样、图文并茂,很多选本配有雕刻精美的插图。鲁迅认为“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得产”,“那目的大概是在引诱未读书的购读,增加读者的兴趣和理解”⑥。这些插图不仅具有美化书籍的作用,而且具有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功能。“中国木刻画发展到明的万历时代(1573―1620),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光芒万丈。其创作的成就,既甚高雅,又甚通俗。不仅是文士们案头之物,且也深入人民大众之中,为他们所喜爱。数量是多的,质量是高的。差不多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⑦明代雕刻印刷技术的成熟、出版商对插图的提倡、画家和刻工的热情参与,都促进了这一时期戏曲插图的繁荣。
  明代戏曲散出选本除了少数没有插图外,绝大部分都有插图。有的是整幅插图分布于曲辞中间,如《词林一枝》《摘锦奇音》《徽池雅调》《八能奏锦》《尧天乐》《乐府红珊》《月露音》《词林逸响》《歌林拾翠》《南音三籁》《醉怡情》等;还有的作品既有整幅插图又有小幅插图,小幅插图分布于上栏下栏曲辞中间,如《乐府歌舞台》《玉谷新簧》和《乐府菁华》等。总体来看整幅的插图居多,有的作品在目录之后连着附录插图,《南音三籁》有16幅插图、《醉怡情》有8幅插图都位于曲辞之前目录之后。有的作品甚至将名家画作进行刊刻,如《玄雪谱》就将仇英、王冕、唐寅等名家的花鸟树竹刊刻为插图,大大地提高了选本的品位和吸引力。
  选本的版式也有三种形式。有版面图文通栏刊印的单节版,如《词林摘艳》《歌林拾翠》《群音类选》《乐府红珊》《姗姗集》《月露音》《词林逸响》《乐府南音》《赛征歌集》《玄雪谱》《南音三籁》《醉怡情》《乐府歌舞台》等;还有版面分为上下两栏的双节版,如《满天春》《乐府菁华》《摘锦奇音》《万锦娇丽》等;还有版面分为上中下三栏的“三节版”《词林一枝》《玉谷新簧》《八能奏锦》《大明春》《徽池雅调》《尧天乐》等。
  同时很多选本还有点板、注音、释义和批评等内容,它们对于戏曲文本起到辅助解释的作用,为多层次读者的阅读扫清障碍。“剧本的评点时晚明形式最生动,内容最丰富的剧评板块。‘评点’本是古代文人喜爱的一种轻松而不失深刻的文学批评方式,宋代的批点之风即已很盛,明代‘制义’的评点尤为泛滥。风气所及,评点剧本亦大为盛行而尤为市民阶层喜爱,书商乐此不疲也就顺理成章。”⑧李昌吉先生认为很多的戏曲评点出自于民间文人之手,是明代戏剧学的精华之一,是古代产生符合现代意义之戏剧学的标志。《词林一枝》《八能奏锦》《徽池雅调》《万锦娇丽》《乐府南音》《赛征歌集》《醉怡情》等曲辞都标明点板;《姗姗集》《词林逸响》《玄雪谱》《南音三籁》等不仅有点板,还有释义、注音和批评;《玄雪谱》标明眉批的作者为媚花香史,每评不过数句,生动形象。这些都是用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促销手段。
  戏曲散出选本发展到万历时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选本的题材、内容、曲目和版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不仅表现了当时戏曲创作的繁荣,戏曲体制声腔的改革和戏曲理论的发展,而且表现了选家、读者和观众对戏曲的接受和喜爱,以及举国若狂的戏曲风尚。《文心雕龙》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戏曲散出选本的繁荣为明代戏曲史添上了独特的奇葩。
  
  
  ① 李平:《从〈词林一枝〉与〈八能奏锦〉看明代嘉靖隆庆青昆舞台流行的戏曲》,《中国古代戏曲论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② 尹丽丽:《明末散出选本中的〈浣纱记〉》,《艺术百家》2010年第1期,第126页。
  ③ (明)袁宏道:《袁中郎随笔・小修诗序》,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166页。
  ④ 么书仪:《中国文学通典》,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60页。
  ⑤ 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⑥ 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7页。
  ⑦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2006年版,第497页。
  ⑧ 李昌吉:《中国古代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32页。
  
  参考文献:
  [1] (明)毛晋.六十种曲[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 李福清,[俄]李平.海外孤本晚明戏曲选集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 王秋桂等主编.善本戏曲丛刊[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
  [4] 吴敢.说戏曲散出选本[J].艺术百家,2005(5).省略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20205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