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董仲舒与儒学的独尊]

其他范文 时间:2019-09-30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董仲舒与儒学的独尊
  
  李慧
  
  公元前221年,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动荡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始皇奉行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以暴政治国。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民本"等思想,在秦朝毫无立足之地,一些儒生对此如有不满或非议,就会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秦始皇曾一度"焚书坑儒",烧毁了大量儒家典籍并坑杀了上百名儒生。
  
  但是,施行暴政的秦朝最终短命而亡,取而代之的西汉王朝开始改变策略,逐渐重视儒家思想。在西汉初年,开国君主刘邦就任命了一批儒生,帮他重新制定王朝的礼仪典章,以凸显天子的威仪。西汉初年的几代君主都很注意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刑罚、轻徭薄赋,让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到西汉武帝时期,经过之前几十年的积累,西汉经济富庶,国库充盈,据说由于钱币长期积压在国库中不用,导致串钱的绳子都烂掉了。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鼓励知识分子对治国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统治者的政策宽松,很多因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而秘藏起来的儒家典籍,纷纷再现于世间;很多退避于草野的儒学之士,也渐渐走出了山林。
  
  被后世尊为儒学大师的董仲舒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定繁荣的时代。他出生于河北省一个大地主的家庭,家里有大量藏书,他从小就刻苦好学,潜心钻研儒家学说。他热爱学习到什么地步呢?据说当时他书房的外面有一个非常精致漂亮的花园,他3年在屋里读书,竟然没有进过一回花园。对于经常骑的马,他也分不清雌雄,可以说读书已经读到了一种如痴如醉的地步。
  
  由于刻苦钻研,到三十岁左右时,也就是到公元前149年左右,董仲舒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学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为官,而是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人们称他为"汉代的孔子".他招收了大批学生,宣传儒家经典,传播他的思想。
  
  董仲舒讲学派头很大,他的讲堂里挂了一幅帷幔,他在里面讲课,学生则在外面听,大部分学生都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有的时候,他还让自己的一些得意门生向其他学生讲课。这样,很多人跟他学了许多年,却很少听他直接讲课,甚至根本没有跟他见过面,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慕名前来。
  
  董仲舒认为治理国家的最好办法是使富人能够显示自己的尊贵而又不骄奢,穷人能养活自己又不为生计担忧。做什么事都按这一个标准,这样便能做到上下相安无事。他还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理想,关键是巩固汉王朝大一统的局面。而为了保持政治法纪的大一统,首先必须是思想上的统一。同时,他认为大一统还需要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因此他极力主张加强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权威。
  
  此时的汉武帝是个非常渴望有一番作为的君主,他想对外抵御匈奴,对内削弱诸侯,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因此迫切需要适合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于是,他下令群臣选出"贤良有才干的饱学之士",把他们召集起来,由他亲自考试,他以皇帝的名义提出问题,让那些"贤良"们回答。
  
  满腹经纶的董仲舒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同。此后,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上也设立学堂,专门培养精通儒学的人才,并以此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标准。一时之间,儒学大热,读书人趋之若鹜。
  
  六十多岁时,董仲舒离开朝廷,晚年在家专心著书立说。但汉武帝并没有忘记他,每次朝廷讨论重大问题,仍派遣一些使者到董仲舒家里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总是详细解答,而且回答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
  
  公元前104年,75岁的董仲舒去世。他为西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对儒学而言。当然,另一方面,他"独尊儒术"的主张,也在无形中给知识分子套上了一具精神枷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思想。
  
  • 名人名言赏析
  • 那些与蒋介石同名的民国名人
  • 名人小故事精选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3335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