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儿童剧原创乏力探因_儿童剧剧本12个角色

其他范文 时间:2015-09-02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儿童剧原创乏力探因
  
  朱丹
  
  一、儿童剧教育未获重视
  
  中小学校忽视戏剧教育,这在当下表现得十分明显。重升学率、轻素质教育是其根脉,但教育传统中对戏剧的轻视也不容忽视。一直以来,儿童剧仅被视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其陶冶情操、培养艺术素养的社会功能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甚至认为,儿童剧是属于表演性质的艺术,是艺术教师的事;艺术教育普遍不受重视,有些地方一学期没有一节艺术课已是司空见惯。城镇中小学校教师也很少观看儿童剧,仅把它视为作文训练之余的“副业”——即便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文学熏陶的语文课本中,戏剧所占的比例也微乎其微,且多是一些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名剧”,让学生们敬而远之。由此可见,儿童剧难登大雅之堂。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中小学教育,儿童剧的缺位便不足为奇。失去儿童剧生存的土壤,其原创力的匮乏不言自明。
  
  二、儿童文学作家缺席
  
  儿童文学作家的集体无意识缺席,是儿童剧创作受冷遇的重要表征。与童话、儿童小说作家队伍的蓬勃发展相比,儿童剧作家队伍正不断萎缩,且数量和质量均呈下降趋势。以湖南省作家协会为例,近十年来成为会员的三千多人中,无一以儿童剧创作为主攻方向。当张天翼、熊塞声、任德耀等老剧作家相继辞世,葛翠琳、欧阳逸冰、乔羽等创作衰减或转向之后,中国儿童剧剧作家后继无人,也找不到标杆性的人物。目前,儿童剧创作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作家仅有皮朝晖等廖廖几人。在校园舞台中较为活跃的儿童剧大多是课本剧,剧作者多为一线中小学教师,但他们的话语权不强,创作能力有限。
  
  三、儿童剧呈现舞台缩减
  
  儿童剧出版与发表的舞台日益缩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剧作家的自信心与创作力。近五年来,在出版的50余万册新书中,剧本类图书不超过20册,其中儿童剧剧本仅有4册。建国以来,也一直没有专门刊发儿童剧的报刊杂志。儿童剧出版与发表舞台的缩减,不仅与出版业态顺应市场经济潮流相关,也与新闻出版界对儿童剧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繁荣儿童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儿童剧常常简单地被儿童影片、儿童电视剧所代替,这是淡化、弱化儿童剧的预演,必然为其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四、缺乏先进理论引导
  
  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等先进理论指导创作,这是儿童剧失“鲜”的重要内因。从经验主义出发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传统,但这也容易切断与世界先进潮流的联系。事实上,受学校戏剧教育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儿童剧作家大都存在某种已有的认知惯性,如戏剧模式、儿童发展规律等,这些知识与当前中小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存在差异。如何让儿童剧保“鲜”,与儿童成功对接呢?这就需要剧作家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尤其是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文艺学的理论与方法,把握时代潮流。“戏剧在儿童的面前将是一个保姆”,儿童剧要成为儿童的合格保姆,不仅需要体现对儿童的爱心,还要真正反映儿童心声,切合他们的需求。
  
  要使原创儿童剧走上新的台阶,就当前来说,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戏剧学习环境,提升儿童剧作家的社会地位,提供更多的演出平台,解决了这三者,儿童剧原创作品的创作便能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700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