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区域经济学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 时间:2022-06-26

【www.zgzsclpt.com--个人总结】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 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 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 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 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 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 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 地点, 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 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 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如华人 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 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 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 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 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 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 非均衡性 ? 阶段性和连续性 ? 开放性 ?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 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 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 ?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 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关关系的学科。

?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在 什么区位发生,为什么) 、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自 然、社会文化、经济环境) ?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 ? 区域经济学是在经济地理学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学是 一门产生较晚的学科,它是借助地理学的一些方法论来研究经济问题。

? 区域经济学不是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也不是区域经济学,但两者是在日 益靠拢,日趋溶合,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本身,都很难分清楚。

? 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 ? 概念和理论来源;区域概念;地理学基础。

?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 ? 理论相互借鉴;区域的限定;为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复习要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复习要点总结题型与分值: ? 名词解释 5x3’ ? 选择题 10x2’ ? 简答题 5x4’ ? 论述题 1x15’ 一、需要了解的内容(名词解释与选择题) : 1.(选择题)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换。

2.(选择题)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 高的地区。外围区则是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低梯度 上,接受外围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3.(选择题)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国家地 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后, 创新就成为左右经济增长的 关键性行动。

人力资本的开发是通过创新表现出来的, 这种创新可以反映在熊彼特指出的五 个方面:使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运用新的工艺,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和尝试一种新的 组织形式。

4.(选择题)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

5.(选择题)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 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 ? 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第二因素: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 展的基本动力 6.(选择题)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

7.(选择题)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8.(选择题)根据比较利益理论进行的条件,不取决于两个地区之间绝对成本或绝对效率的 差异,而取决于两区域间行业相对效率的差异,只要这种相对差异存在,贸易就是有利的。

9.(选择题)中外基础设施绝对量反映规模和实力,相对量则往往反映水平。

10.(选择题)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动态 指标。

11.(概念)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论) :该理论把区域分工、区域贸易与生产要素 禀赋紧密的联系起来, 认为区域分工及区域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上的 差异,并由此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12.(概念)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资本的不足,而外来资本的缺乏在于本 地区有效需求。纳克斯认为只有在大范围内,在各个部门当中平衡地进行投资,使各部门间 互相形成需求,才可能造成这种需求,才可能促使资本进入。

13.(概念)聚集可分为功能聚集和非功能聚集。功能聚集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 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联合化和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 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非功能聚集是指工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服务功能以及人才、信 息等方面的聚集。

14.(概念)每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禀赋各不相同,与其他地区相比,那些具有禀赋优势 的生产要素价格较低,利用这些要素来进行生产的商品成本也相对较低,利润较高;相反, 禀赋较差的生产要素由于稀缺, 具有较高的价格, 利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成本也相对 较高。

在区域贸易体系中, 每个区域都应该专门化于本区域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 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口那些本区域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稀缺型产品。

15.(概念)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 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 题, 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发展计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16.(概念)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及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

17.(概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18.(概念)区域空间结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19.(概念)区域经济合作: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 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活动。

20.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 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情况看,第一 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态势。

21.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发达区域随着要素禀赋优势的变化,某些生产要素的相对成本 逐步上升,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较低技术装备的行业逐渐丧失优势,必然会更新产业结构, 随之调整区域贸易结构,而经济欠发达或者不发达区域将从发达区域退出的产业接收过来, 并调整、放弃对它们不利的贸易市场份额。二、简答题: 1.农业区位论: ? 假定: ? 假定世界上存在一个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孤立国, 其中心有一个大城市, 这个城市是 唯一的, 必须供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 而城市的食物供应则完全依赖于四周的土地 ? 假定孤立国内各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 假定孤立国内各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 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运费同运输距离成 正比 ? 农业生产以取得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格、劳动者工资和利息固定不变 ? 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 E、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V 与运费 T 这三个因素决定的:P=V-(E+T)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 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要由自己的核心, 他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 城镇为其服务范围 内的居民和单位提供货物和服务, 每个城镇大都位于其服务区域的中央。

在一个区域内, 中心地的大小与排列有一定的规律,高级中心地只有一个,次一级的中心地较多,等级 越低的中心地数目越多,规模越小。

? 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 各级中心位 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 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 中心地等级越高, 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种类越 全。

? 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 级别越低, 相邻两个中心地之间的距离越 短。

? 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 市场最优原则、 交通最优原则以及行政最 优原则。

3.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区域 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理论、区域开发理论 ? 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区域贸易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理论、区域 分工理论、区域经济差距理论、区域经济传播理论 ?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区域经济制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区域投资环境 理论、区域地方政府理论、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理论 4.区域经济开发的概念与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类型: ? 概念: 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经济的过程, 具有明确的开发主 体,以特定区域为对象。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内 容。

? 开发对象的位置、范围的明确性 ? 开发的时效性 ? 开发行动的综合性 ?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类型: ? 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区域经济产业部门分为主导部门和其他部门。

主导部门 是一个区域有带动作用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部门,有较长的产业链条。一 旦在一个领域形成主导部门以后,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带动作用产生乘数效应。

? 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是主导部门集中而而有限增长的先发地区。

一个增长极一旦形 成,它就要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地区成为极化区域。

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 并且增长极已扩张到足够强大时, 就会产生向周围 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

? 发展轴模式:发展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 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 而多个增长极及其之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于增长 极的功能,也就是“发展轴” 。发展轴的聚集与扩散效应的强度更强,对周边地区 的影响更大,最后将形成一条发展带。

? 网络型模式:若干个发展轴联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形 成增长网络。

增长网络的形成, 是极化效应产生的聚集规模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表 现出来。

5.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条件: ? 具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 q 值再 2 以上或专业化系数在 0.5 以上,该产业 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 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地区经济发展 ? 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 ? 能够代表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6.布局指向的概念与类型: ? 概念: 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 往往反映出偏向于某一类地域的 倾向。

? 类型: ? 能源指向 ? 原料地指向 ? 消费地指向 ? 劳动力指向 ? 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 高科技指向 ? 无固定指向 7.中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优化地区贸易格局的基本思路: ? 完善行政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 制定“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法”及“区域关系法” ,严格限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及区域 交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同时加强司法、严格执行 ?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培育全国统一市场 ? 培育一批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 8.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 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提高国产化 水平,为国内大规模生产做准备;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此时该产业的技术已经完全 标准化,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下降,产品开始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三阶段,产品大规 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实际上是一种落后国家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 实现经济赶超理论。

他通 9.城市化动力机制: ? 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工业化和城市化总是起步于农业基础良好的 地区。

? 规模化预计局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 在城市化过程 中,表现为企业对规模化和集聚的追求而集中在城市进行发展。

? 较多的就业机会与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

10.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 ? 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在落后国家,供水、灌溉、交通 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十分重要;在中等发达国家,各种交通设施建设占据重要地位;在 经济发达国家,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在存量和投资中所占比重更加重要。

? 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 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 初级产品出口占略: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农业、矿业产品的出口,来带动 本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内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 进口替代战略: 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战略。

包括下游产业进口替代和上游产业进 口替代。国家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使本国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低,资源配置不合理, 劳动生产率低下。

? 出口替代战略:发展面向出口的产品,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矿产品的出口,并 利用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以廉价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 工业赶超战略: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以经济发展为手 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强调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少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

三、论述题: 结合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的背景阐述区域经济政策的政策动机、 目标指向和政策手段。 ???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 区域经济政策是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 政策 和措施的总和, 它的着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 它的必要性是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 配置方面的不足, 它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 ? 稳定发展经济 ? 高效配置资源 ? 公平分配收入 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 ? 财政金融和税收手段 ? 基础设施投资手段 ? 政府行政手段 ? 区域开发手段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高洪深考试重点总结 一、 名词解释 1 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 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 具有特定地域结构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 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 区域结构:各个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空间中所处的区位位置和其数 量对比关系的总和。

5 综合经济区: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 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 发展实力, 可以为实施更高一级总的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 接成片的区域。

6 城市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 过程。

7 核心区:指在全国或者区域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 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

8 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 技术水平低的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9 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者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 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 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 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 济政策,形成一个跨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 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10 区位单位:指布局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 组成部分。

(往年的考试不会超出这个界限) 二、 重点理论和考试的考点(只要记住,考试九十分以上没有任何 问题) 1、 经济发张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理论(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 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 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 简述点辐射理论: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的 一种辐射方式。

3、 线辐射理论: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海 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者上下游地区推开的一 种辐射方式。

4、面辐射理论 某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小城市连成一片,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能 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地区进行相互辐射,这些地区表现为一 个面,因此称之为面辐射。 5 点轴渐进开发模式理论: “点”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 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 力。

“轴” 是连接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 包括交通干线、 通讯设施等。

6、 根据核心-边缘理论, 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 离散型、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型。

7、赖利引力模型:Fij=(G*PiPj/rij2);式子中 F 表示 i 城市与 j 城市的相互 作用力,Pi 和 Pj 表示两城市的人口规模,r 表示两城市间的距离,G 表示引力常数。

7、中国的十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 中城市群、海峡两岸城市群。

8、区位熵:i 地区 j 部门的产值占 i 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全国 j 部门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的比值就称做区位熵。

9、中国的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5 个) 10、中国的副省级城市: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再加上 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 华东的:南京、杭州、济南; 华南的:广州; 华中的:武汉; 西部的:成都、西安。

11、 中国的发展轴: 西北轴、 东北轴、 南北轴、 西南轴、 沿江产业带、 沿海产业带; 1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类型(按一体化水平划分) 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 全的经济一体化; (按一体化范围划分) 部门一体化、全面一体化; (按参加国的经济水平划分) 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13、区位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 地区性投入、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外部需求; 14、佩鲁将经济空间相应的分为四类: 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作为势利场的空间、计划经济 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

15、布德维尔将区域分为三类: 均质区域、极化区域、计划区域。

16、农业区位论: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呈现同心圆圈层 次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 式农业、谷业、畜牧业。

17、韦伯工业区位论:提出三条区位法则: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区位 法则、集聚法则。 18、泰勒的中心区位论:认为组织物质的生产与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 结构是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组成的网络体系。

19、廖什的市场区位论:认为每个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范围是由资源供 应范围和消费市场需求范围共同决定的。

20、中国的八大综合经济区: 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北经济 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大西北经济 区。

21、经济区域的划分:类型经济区、综合经济区(包括基层经济区、 省级经济区、基本经济区) 21、中国的六大经济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岛、喀什 22、经济特区的类型: 贸易型经济特区、工业型经济特区、工贸结合型经济特区、科技 型经济特区、金融型经济特区、旅游型经济特区、综合型经济特区 23、城市的区域功能: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创新功能、协调功能、 区域经济中心作用。

24、主导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在 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

25、二重结构理论: 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 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所占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 二是从质上讲,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 大型企业, 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 业。

简而言之就是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 化的领域同时并存,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断层。

(此总结中没有发展极、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 赋理论的总结,因为国际经济学里面都学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gerenzongjie/18379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