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大学生职业探索报告 [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研究]

个人总结 时间:2022-09-29

【www.zgzsclpt.com--个人总结】

  摘要:通过职业生涯理论我们知道,职业探索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非常重要。在职业理论中, 职业探索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从行为的角度出发对职业探索的理论与测量研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此外重点综述了职业探索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职业探索的评价与展望。为进一步研究职业探索行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探索;职业探索行为;测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218-01
  职业探索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简单来说,职业探索是个人对自我特质以及各种不同的职业或者工作内涵,乃至对个人环境关系与资源进行探索,以便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确立更明确的导向。[1]职业探索行为是指个人出于职业发展目的而进行的、有助于个人了解自我和了解职业环境的具体的行为(或活动)。
  一、职业探索行为的理论研究
  关于职业探索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同一时期Gelatt(1962), Tiedeman 和O"Hara(1963)等人的研究认为职业探索是职业决策的重要阶段,职业发展理论来源于super的人生换位理论,他于1976年将职业探索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成长阶段(出生――14岁)、探索阶段(15岁――24岁)、建立阶段(25岁――44岁)、维持阶段(45岁――64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最后他在1990年引入微循环概念,就是指每个阶段都要经历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所以职业探索是一个动态过程,贯穿了人的一生(Atkinson & Murrell, 1988; Blustein, 1997, JordAan, 1963, super, 1995; Tabeira, 1997),但明显表现在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super,1990)。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的标志。俞文钊(1994)将各种理论模式按其理论取向分为三大类:个人取向、社会取向、综合取向。
  二、职业探索的测量研究
  虽然职业探索在职业发展理论中是主要的构成部分,但它的维度结构和他的预测性却很少有人研究(Grotevant & Cooper, 1986; Stumpf & Colarelli, 1980 ;Vodracek,1994)。早期,super(1951)和他的同事对职业类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职业探索和职业建立之间的关系。Jordaan在1963年提出了多维度探索结构的概念。Stumpt等人(1983)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探索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并在1983年编制成了职业探索问卷(career exploration scale,CES),后来Blustein(1988)对量表做了一些修改,使其适合青少年群体。1997年Tabiera 等采用了新版的CES在2000年对葡萄牙青少年的职业探索进行了测量。
  国内张淑华,施国春(2006)修订了CES问卷,在原问卷基础上以大学生为被试认真回译修订,对信息数量维度增加了一个项目,对自我探索维度增加两个项目,在外部探索手段维度上增加了两个项目。关于职业探索理论的维度和结果还在继续研究与探讨中,以后还会有大量的研究用在对CES的修订上。而且随着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职业探索忽悠新的突破,并为促进职业探索理论和职业辅导提供支持。
  三、评价与展望
  对于职业探索的研究虽然日趋增多,但在一些问题上也存在着较多的争论与分歧,这也使得一些相关研究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1、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方面
  对于职业探索的研究主要是进行相关研究,这种方法能能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职业探索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在使用中仍然存在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应用CES时。CES问卷不能使之了解个体职业生涯探索的总体状况,其原因是各维度的分不能整合。研究者在研究时通常只取用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量表,使职业探索的概念变得狭义(Taveira et al., 2003),从而一些研究者对其研究价值产生怀疑。另外,此问卷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量表中的项目对于现代职业特点来说明显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的是,横向研究是以往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虽然横向研究在变量之间的关系上能很好地进行探讨,但是在因果关系上不能提供充足的信息。所以研究可以采用纵向研究范式,以便能对个体职业探索的影响因素和过程变化进行深入的认识。
  2、影响因素方面
  在影响因素方面,埃里克森的个体阶段发展论强调,人生的不同阶段中,对个体发展有影响的重要他人也不同。在童年期,家庭的影响可能最大,而到了青春期以后,同伴群体的影响及学校的作用日益重要,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尊、自我效能感、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等因素上。对同伴和学校影响作用的研究非常少,Felsman和Blustain(1999)对同伴关系与职业探索从关系理论的角度指出,亲子依恋、性别和年龄在被控制之后,同伴关系变量(包括同伴依恋、亲密性和相互性)对职业探索依然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2]可惜的是,后续及相关研究并不多。所以如何利用这些近端因素的作用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从以上的回顾可见,对于职业探索的研究主要是西方国家,而我国关于职业探索的研究却很少。而且对于职业探索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即将或准备就业的高校大学生,很少研究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初高中学生。这都值得研究者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7月.
  [2]、Felsman,D.E.,& Blustein,D.L.(1999).The Role of Peer Relatedness in Late Adolescent Career Debelopment,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bior;54,279-295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gerenzongjie/20263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