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骨科规培生个人年度总结

年度总结 时间:2023-11-27

【www.zgzsclpt.com--年度总结】

骨科实习,规培教学计划

2017 年骨一科实习,规培教学计划【实习目的】 通过骨科临床实习, 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 加深对骨科常见病的认识。

掌握骨科常见病的诊治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时间安排】 骨科实习,规培 4-8 周 【内容与要求】(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骨科常见病的成因、机制、分类、诊断、鉴别诊治和治疗。

具体情况: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移位 2、骨折的并发症 3、骨折愈合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4、骨折的治疗原则 5、骨折的急救、开放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 6、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7、上肢(骨一科)基础解剖(手部,腕部,肘部,肩部) 、病因分类、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二)骨科常见的辅助检查1、X 线 2、CT 3、MRI 4、关节镜 要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开具相应的辅助检查,并对其结果能做出基本 的结论。(三)基本技能1、骨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完整病历书及各种记录的书写; 2、手术基本操作: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皮肤消毒、铺手术巾、切开、止血、结扎、缝 合; 3、骨科常用手术器械识别和使用; 4、拆线、换药、拔引流条、急救止血、清创术等。【实习方法】 (一) 参加病房工作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分管一定数目病床的诊治工作。每天按时上班,到病房了解病情,与 带教老师一起查房、检查和处理患者。

2、实习生,规培生应主动接诊新入院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查体。书写病历等工作。至少完 成 1~2 份完整病历。经带教老师批改认为合格后方可书写住院病历。熟悉电子病历的使用方法。

3、在做好所分管病房工作的情况下,经上级医师同意可全面了解病房其他病种,但应与其他 实习生搞好关系。

4、严格履行实习医生职责。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值班、诊疗操作和参加部分手术。

(二) 参加门诊和急诊工作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学习接诊门诊患者,学会简要询问病史、体检、提出初步诊断和处理意 见。

2、学会正确开处方、填写各项临床检查申请单,掌握门诊病历记录要求。

3、与上级医师一起接诊急诊患者,初步掌握骨科病人急症患者的急救方法。

(三) 实习与带教方法 1、实习生兼有医生和医学生两种身份,但实际上是医学生。无论在病房、门诊或急诊从事诊 疗工作,都应在上级医师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2、首次接诊患者或首次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都应由带教老师示范,实习生应汇报自己对该项 操作技术掌握的程度。此后,可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操作。

3、实习生书写的一切医疗文件,上级医师要认真审改、签名,以示负责。

4、结合病房病例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每周由科室安排一次小讲课或病例讨论,以加深 医学生对内科常见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实习考核】 每个病区带教老师按照“毕业实习业务成绩评分表”的评分项目及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实习生 结束本科实习前 2 天,由科室主任(教学秘书或教学组长)组织本科带教老师及时对实习生进行客 观评分,或科室组织理论考试及临床技能操作考试,再根据考试成绩综合作出评分。

(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以试卷形式,技能操作由带教老师统一考核) 【教学要求】 带教老师必须在实习生或规培生入科一周内,指导学生进行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皮肤 消毒、铺手术巾、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并进行骨科基本内容(骨折的定义、成因、 分类及移位,骨折的并发症,骨折愈合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骨折的治疗原则)的教导。2-4 周内进行上肢的基本解剖教导并指导学生学会阅片及部分 CT,MR 检查。并每周按计划进行科内小 讲课(按科内讲课顺序名单)及病例讨论(每月每个带教老师须上交一份) 。

规培骨科出科考试

骨科规培医师出科考试姓名: 专业:一、名词解释:1.网球肘: 2.孟氏骨折: 3.科雷氏骨折: 4.骨肉瘤:二、问答1.骨折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愈合标准。

2.手外伤清创原则及组织重建原则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4、股骨颈骨折诊断(包括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5、骨髓炎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6、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 7、髋关节骨关节炎诊断(包括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8、骨肉瘤诊断(包括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分型及治疗原则。

儿童骨科规培材料

病种 1:先天性肌性斜颈 一、概述 1、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 2、颈部和头面部向患侧偏斜畸形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臀位产、产伤、牵拉因素胸锁乳突肌损伤出血、血肿机化、挛缩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1、一侧胸锁乳突肌包块 2、颈部和头面部向患侧偏斜畸形 3、面部发育不对称 4、颈椎侧凸畸形 5、颈椎活动障碍 四、实验室检查 五、影像学检查 1、B 超:胸锁乳突肌增厚、纤维化 2、颈椎发育正常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先天性肌性斜颈 诊断标准: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排外骨性斜颈、斜视七、鉴别诊断 1、骨性斜颈 2、颈部炎症 3、斜视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1、手法矫正 新生儿 2、单极、双极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1 岁以上 3、支具固定矫正 九、并发症 1、面部发育畸形 2、斜颈畸形 3、手术并发症:压迫气道、复发、感染、颈部血管损伤、膈神经损伤 十、转归 1、手术矫正预后好 十一、预防 1、早发现、早治疗 2、新生儿期手法按摩 十二、康复锻炼 1、术后配合有效支具固定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1、3 月复查,必要时延迟支具固定时间 病种 2: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一、概述 1、髋关节脱位:股骨头脱离髋臼,且髋臼和股骨头发育异常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由多因素所致。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女孩、第一胎、多胎;有家族史者;胎 位不正,如臀位,羊水少; 2、有足部跖内收畸形或肌性斜颈等; 3、错误的襁褓方式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症状: 因患儿年龄、脱位程度、单侧或双侧发病等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主要 表现如下: 1.单侧脱位患儿早期可以有臀纹、大腿纹不对称,但特异性不强。一侧髋关 节内收。双侧脱位患儿会阴部变宽。

2.单侧脱位患儿有下肢不等长,行走期双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有跛行步态, 鸭步。

体征: 1、出生早期查体可以有 Ortolani 征和 Barlow 征阳性。

Ortolani 征是将髋关节外展、大粗隆上抬,股骨头复位回髋臼过程中产生弹 响和复位感。

Barlow 征是一种刺激性检查,即在髋关节屈曲和内收位触摸着股骨头向外通 过髋臼的嵴、部分或完全脱出髋臼的过程。

2、晚期有髋关节外展受限,肢体不等长。

四、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指标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主要用于 6 个月以内婴儿。应用最广泛的是 Graf 方法。

2、X 检查 表现有髋臼指数增大、沈通氏线中断、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不位于 由 Hilgeeiner 和 Perkins 线所构成方格的内下 1/4 象限内。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显示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后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 对应关系,对软骨和关节盂唇都可以显示 4、CT 检查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1.早期诊断 依靠查体和超声检查,Ortolani 征阳性可以诊断髋关节脱位,而髋臼发育不 良需要超声检查才可以确诊。

2.晚期诊断 对有髋关节外展受限,下肢不等长,跛行及鸭步者,拍髋关节正位片可以确 定诊断。

七、鉴别诊断 1、多发性关节挛缩、脑瘫、多种综合征合并的髋关节脱位 2、化脓性髋关节炎合并的髋关节脱位 3、创伤性髋关节脱位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1、Pavli 吊带 新生儿和小于 6 个月患儿 2、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 6 月龄到 18 月龄患儿 3、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 18 月龄到 8 岁患儿 九、并发症 1、面部发育畸形 2、斜颈畸形 3、手术并发症:压迫气道、复发、感染、颈部血管损伤、膈神经损伤 十、转归 在新生儿期给予治疗的患儿预后最好,将来髋关节可以完全恢复正常。DDH 治 疗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股骨头缺血坏死,一旦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轻者可以 自行恢复,重者将会产生程度不同的股骨头畸形,DDH 手术后也有部分患儿有 程度不同的残留畸形,这些都会影响到 DDH 治疗的预后。因此,对 DDH 患儿 要长期随访到青少年期骨骼发育停止,对随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处理, 以提高 DDH 治疗的预后效果。

十一、预防 正确的襁褓方法 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十二、康复锻炼 切开复位术后需要康复锻炼以恢复髋关节功能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1、使用 Pavli 吊带的患儿,定期 3 周复查,髋关节 B 超检查 2、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的患儿,定期 6 周 X 线检查一次,3 个月更换石膏一次 3、接受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的患儿,术后外固定 6 周,6 周后开始髋关节康复锻炼,3 月后开始下地行走 病种 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一、概述 1、以后足马蹄、内翻、内旋,前足内收、内翻、高弓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 2、男性发病较多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机制不清 1、胚胎早期受内、外因素的影响 2、胎儿足在子宫内位置不正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1、后足马蹄、内翻、内旋 2、前足内收、内翻、高弓 四、实验室检查 五、影像学检查 1.正位片 正常的足距骨纵轴与跟骨纵轴之间有 30°左右的夹角,若小于 20°,示足 后部内翻。

正常足第 1 跖骨与距骨纵轴、第 5 跖骨与跟骨纵轴平行或交叉角小于 20°,大于 20°时,示足前部内收。

2.侧位片 正常足距骨纵轴与第 1 跖骨平行,在马蹄内翻足患者则二者相交成角。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诊断标准:出生时即出现后足马蹄、内翻、内旋,前足内收、内翻、高弓 七、鉴别诊断 1.新生儿足内翻 2.神经源性马蹄足 3.脊髓灰质炎后遗马蹄足 4.脑瘫后马蹄足 5.多关节挛缩症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1、Ponseti 方法治疗:分析手法矫正、石膏固定,Denis-Browne 矫正鞋 2、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 九、并发症 1、皮肤坏死 2、胫腓骨轻枝骨折、踝部骨骺分离 3、石膏压迫,形成褥疮 4、血液循环障碍 十、转归 早期治疗预后好,年龄越大治疗难度大、效果差 十一、预防 1、早治疗 2、治疗合作性 十二、康复锻炼 1、术后配合有效支具固定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1、定期复查,必要时延迟支具固定时间 病种 4: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 一、概述 发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称为扳机指,多发生于拇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局部组织退行性变及手指过度屈伸活动的机械性刺激。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1、手指弹响,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

2、常在掌指关节掌侧,体检时可在远侧掌横纹处扪及结节,活动时随屈肌腱上 下移动,并可发生弹响。

四、实验室检查 五、影像学检查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 诊断标准:拇指手指弹响,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一般保守治疗无效,应采取腱鞘松解手术治疗 九、并发症 十、转归 手术矫正预后好 十一、预防 十二、康复锻炼 1、术后配合患指康复锻炼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病种 5:桡骨小头半脱位 一、概述 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 当肘关节伸直, 前臂旋前位忽然受到纵向牵拉时容 易引起桡骨小头半脱位,有时幼儿翻身时上臂被压在躯干下导致受伤引起脱位。

常见的是大人领小儿上台阶、牵拉胳膊时出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桡骨头的关节面和桡骨纵轴有一定的倾斜度,其大小与前臂旋转活动有关。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肘部疼痛,患儿哭闹,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后和屈肘,不肯举起 和活动患肢桡骨头部位压痛 四、实验室检查 五、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阴性,肱桡关系正常。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桡骨小头半脱位 诊断标准:1.本病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用双手牵拉幼儿腕部走路中跌倒; 穿衣服时由袖口牵拉幼儿腕部;在床上翻滚时,身体将上肢压在身下,迫使肘关 节过伸等外力造成。

2.受伤后不愿上抬患肢,前臂不能旋后。

3.肘关节(处于伸展)多处于轻度屈曲位、前臂旋前下垂位。

4.肘关节无肿胀、畸形,但桡骨小头处有明显压痛。

5.X 线片无异常。

七、鉴别诊断 1.肘部骨折、孟氏骨折 2、先天性桡骨小头脱位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手法复位 九、并发症 无 十、转归 预后好 十一、预防 避免对患儿前臂牵拉不当 十二、康复锻炼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病种 6: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一、概述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如脓液早期穿 入骨膜下,再穿破皮肤,则骨质破坏较少;但脓肿常在髓腔蔓延,张力大,使骨 营养血管闭塞或栓塞。

如穿出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后使大片骨膜剥离,使该部 骨皮质失去来自骨膜的血液供应,严重影响骨的循环,造成骨坏死。其数量和大 小视缺血范围而定,甚至造成整个骨干坏死。由于骨膜剥离,骨膜深层成骨细胞 受炎症刺激而生成大量新骨包于死骨之外,形成包壳,代替病骨的支持作用,包 壳上可有许多孔洞,通向伤口形成窦道,伤口长期不愈,成为慢性骨髓炎。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始于长骨的干骺端,成团的细菌在此处停滞 繁殖。病灶形成脓肿后周围为骨质,引流不畅,多有严重的毒血症表现,以后脓 肿扩大依局部阻力大小而向不同方向蔓延。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1.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高热(39℃以上)伴寒 战等。

2.肢体局部持续性剧烈疼痛。

附近肌肉痉挛、 不愿活动患肢、 称之“假性瘫”。

3.干骺端明显压痛。

4.患肢活动功能受限。由于疼痛而引起保护性肌痉挛肢体活动受限。

5.浅表部位病源、出现皮肤温度增高。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以后发展整段 肢体肿胀。

6.白细胞计数总数增高、可达(2~4)109/L,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血培养为 阳性。

7.X 线拍片早期无明显改变、发病 2 周左右方有骨破坏、增生和病理性骨折 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总数增高,可达(2~4)109/L,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血培养为 阳性。

2.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一旦怀疑本病,在抗生素应用以前应行血液培养,以确 定起病菌及药物敏感性。

3.疑及本病时,还应行骨髓穿刺、涂片、大体上能确定起病菌。骨穿时应注 入生理盐水,抽出骨髓,骨膜下形成脓液时应分层穿刺,极易成功,此时已进入 中期。

五、影像学检查 X 线拍片早期无明显改变,发病 2 周左右方有骨破坏、增生和病理性骨折表 现 MRI 检查较为敏感,可早期诊断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诊断标准:拇指手指弹响,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 七、鉴别诊断 1.化脓性关节炎。

2.病理骨折。

3.肢体生长障碍 4.关节挛缩及强直。

5.外伤性骨髓炎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1.全身支持疗法 2.药物治疗 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常两种以上药 物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

抗生素应继续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2 周左右。

3.局部治疗 用夹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病理性 骨折。如早期经药物治疗症状消退,可延缓手术,或无需手术治疗。但如已形成 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如脓肿不明显,症状严重,药物在 24~48 小时内不能 控制,患骨局部明显压痛,应及早切开引流,以免脓液自行扩散,造成广泛骨质 破坏。手术除切开软组织脓肿外,还需要在患骨处钻洞开窗,去除部分骨质,暴 露髓腔感染部分,以求充分减压引流。早期可行闭式滴注引流,伤口愈合较快。

九、并发症 十、转归 早期治疗可治疗,延迟治疗可转为慢性骨髓炎 十一、预防 十二、康复锻炼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病种 7: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一、概述 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关节部位受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占 85%以上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多数为血源性传播、少数为感染直接蔓延。

本病 常见于 10 岁左右儿童。最常发生在髋关节和膝关节。以单发关节为主。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关节的途径可为血源性,外伤性或由邻近的感染病灶蔓延。

细菌侵入关节后,先有滑膜炎,关节渗液,关节有肿胀及疼痛。病情发展后,积 液由浆液性转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最后则为脓性。当关节受累后,病变逐渐侵入 软骨及骨质,最后发生关节僵硬。关节化脓后,可穿破关节囊及皮肤流出,形成 窦道,或蔓延至邻近骨质,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此外,由于关节囊的松弛及肌肉 痉挛,亦可引起病理性脱臼,关节呈畸形,丧失功能。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1、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主要症状为中毒的表现,患者突有寒战高热,全身症状 严重,小儿患者则因高热可引起抽搐。

2、局部有红肿疼痛及明显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液增加,有波动。病人常 将膝关节置于半弯曲位,使关节囊松弛,以减轻张力。

3、长期屈曲,发生关节屈曲挛缩,关节稍动即有疼痛,有保护性肌肉痉挛。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血沉增快。

3、血培养可阳性。

4、关节滑液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五、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骨质疏松,以后关节间隙变窄,骨盾破坏, 反应发现有质增生。晚期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融合,死骨形成,关节脱位或间脱 位。X 线检查时,在早期由于关节液增加而关节囊肿胀,间隙增宽,骨端逐渐有 脱钙现象。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诊断标准:中毒的表现,局部有红肿疼痛及明显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血常规:白 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关节液检查 七、鉴别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 2、风湿性关节炎 3、结核性关节炎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以保全生命与肢体,尽量保持关节功能。

全身治疗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同,如为火器伤,应做好初期外科处理,预防关节 感染。

治疗原则 1.早期大量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可以药敏试验选择为主)。

2.全身支持疗法:补充营养、输液、输血等。

3.局部制动和固定。

4.关节内注入抗生素疗法。

5.关节切开引流手术。

6.晚期关节功能恢复治疗与关节功能畸形矫正手术治疗。

九、并发症 关节僵硬、感染播散 十、转归 早期治疗可治疗,延迟治疗可转为慢性化脓性关节炎 十一、预防 十二、康复锻炼 1、术后配合患指康复锻炼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病种 8:锁骨骨折 一、概述 锁骨呈 S 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惟一骨性支架。锁 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5%~10%。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 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 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四、实验室检查 五、影像学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 X 线像确定诊断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锁骨骨折 诊断标准:外伤史加体征,X 线可见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 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 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一般保守治疗,八字绷带外固定 手术治疗指征包括开放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有喙锁韧带断裂的锁 骨外端或外 1/3 移位骨折;骨折不连接。

九、并发症 合并锁骨下血管、神经损伤 十、转归 预后良好 十一、预防 十二、康复锻炼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病种 9:肱骨髁上骨折 一、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其中伸直型占 90%左右。以小儿 最多见,多发年龄为 5~12 岁。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 Volkmann 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 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有时可在肘窝触到肱骨骨 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做仔细检查,应迅速拍 X 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 及移位情况。

四、实验室检查 五、影像学检查 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 X 线检查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肱骨髁上骨折 诊断标准:1.外伤史 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 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损 伤。

3.影像学检查 常规正、侧位 X 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七、鉴别诊断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本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于相应的治疗: 1.青枝骨折石膏固定于功能位 3~4 周。2.有移位的骨折 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长臂石膏固定 4~6 周。

3.手术治疗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 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九、并发症 1.Volkmann 缺血性肌挛缩 2.肘内翻 3.肘外翻 4.神经损伤 5.骨化性肌炎 十、转归 手术预后好 十一、预防 十二、康复锻炼 1、术后配合患指康复锻炼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病种 10: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 一、概述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也称为多发性外生骨疣、骨干端连续症、遗传性畸形性软 骨发育异常症。典型发病部位是股骨、胫骨、腓骨的远近侧端及肱骨近侧端。临 床表现为可触及的骨性肿块。本病无症状时无须处理,出现症状时,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

三、临床特点(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为可触及的骨性肿块。

因骨骼短缩及弯曲而造成骨骼畸形,关节附近的 肿块常可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病变常成对称分布,病变 的数量不一。典型发病部位是股骨、胫骨、腓骨的远近侧端及肱骨近侧端。

四、实验室检查 五、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示长骨干上的骨软骨瘤的特点是骨表面有骨性突起,与干骺相连,由骨 皮质及骨松质所组成,成对称性、多发性。

六、标准诊断名称及诊断标准 标准诊断名称: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 诊断标准:病史、临床表现及 X 线检查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基本方式) 无症状者不需处理。如有疼痛、肢体功能障碍者、骨骼发育畸形或有合并症时, 可做局部肿瘤切除,矫正骨骼畸形应待骨骼发育成熟之后进行,以免畸形复发。

如发生恶变,可转化为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骨肉瘤。一旦恶变应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九、并发症 骨骼畸形、骨折、血管及神经损伤、滑囊肿形 十、转归 预后好 十一、预防 十二、康复锻炼 十三、随访方式及要求 手术及操作技术要求 一、适应症 1、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2、 二、围手术期评估要点及处理 1、术前患肢牵引 2、术后外固定 三、操作体位 1、仰卧 2、患侧臀部垫高 四、消毒铺巾方法 1、 2、 五、手术入路 1、髋关节前侧入路 六、术中操作要点 1、髋关节复位、稳定 2、骨盆截骨 七、术中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出血 2、股骨截骨 3、骨盆截骨 八、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髋关节再脱位 2、股骨头坏死 3、髋关节僵硬 九、术后处理要点 1、外固定稳定固定 2、全身支持治疗 十、术后康复要点 1、髋关节功能锻炼 考 核 要 点 一、完整病史采集(本病种现病史模板) 1、女,3 岁 2 月,右下肢短腿跛行 1 年余 2、女,8 月,发现双侧髋关节外展受限 1 月 二、 体格检查 (亚专业体格检查: 比如: 托马氏征、 麦氏佂、 直腿抬高试验等等) 1、Ortolani 征 2、Barlow 征 3、Allis 试验 4、鸦步步态 三、标准诊断书写方式及鉴别诊断 1、标准诊断: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2、鉴别诊断: 多发性关节挛缩、脑瘫、多种综合征合并的髋关节脱位 化脓性髋关节炎合并的髋关节脱位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 四、骨科影像学阅片(X 片、CT、MRI 及需要的检查) 1、超声检查 主要用于 6 个月以内婴儿。应用最广泛的是 Graf 方法。

2、X 检查 表现有髋臼指数增大、沈通氏线中断、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不位于 由 Hilgeeiner 和 Perkins 线所构成方格的内下 1/4 象限内。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显示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后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对 应关系,对软骨和关节盂唇都可以显示 4、CT 检查 五、治疗原则 1、Pavli 吊带 新生儿和小于 6 个月患儿 2、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 6 月龄到 18 月龄患儿 3、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 18 月龄到 8 岁患儿 六、亚专业操作(颅骨牵引术、骨牵引术、关节穿刺、封闭术等等) 1、Pavli 吊带治疗 七、手术(亚专业常见手术操作) 1、髋关节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 2、人类位石膏固定 3、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手术 八、 基本知识: (比如:相关解剖、直腿抬高试验的诱发原因及意义) 1、髋关节同心圆复位 2、髋臼改变方向、大小的骨盆截骨方式 九、 基本理论: (比如:脊柱的三柱理论、稳定理论、骨折复位原理、减压理论 等等) 1、不同骨盆截骨方式的作用 2、 十、基本技能 1、皮肤牵引术 2、消毒、铺巾 3、止血、打结 十一、亚专业相关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 1、 2、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nianduzongjie/28645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