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散文式新闻的审美特征】散文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0-27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摘要】探讨散文式新闻的审美特征,有助于我们把握好散文式新闻的写作方法,准确理解其新闻性和文学性相互融合、渗透的特征。散文式新闻的审美特征有:“自由”是散文式新闻内在的最本质的审美特征;情感愉悦的审美体验;形象生动,趣味性浓,是散文式新闻最典型的外显审美特征;清新明快是散文风格和新闻特征相融合而产生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散文式新闻;审美;特征
  
  一、散文式新闻的定义
  著名记者穆青分别于1963年和1982年阐述了自己关于新闻散文化的观点,其要点如下:1.不要过分拘泥于新闻写作的格式要求,新闻也是散文的一种,要“充分吸取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1]2.要注意细节,“抽象的东西要通过生动活泼的细节表现出来”。[2]3.散文化新闻的总体风格是清新明快。
  1981年,新闻界提出了新闻语言多样化的问题,认为新闻竞争不仅在于抓新闻事件,还在于新闻写得美不美。“美不美”,说明当时新闻界的很多人士已经注意到了新闻的文学传播效应。
  研究新闻写作的著名学者胡欣在其所著《新闻写作学》中明确了“散文式新闻”的含义,它是“用优美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方式”。[3]
  考察穆青和胡欣关于新闻散文化写法的意见,我们可归纳出散文式新闻的内涵:首先,它必须具有新闻的内在特征,具备新闻的六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也就是“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如何”。其次,散文式新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多地表现出文学色彩,审美性是其根本特征之一。
  二、散文式新闻的审美特征
  (一)“自由”是散文式新闻内在的最本质的审美特征
  散文式新闻就是因为新闻报道受到很多不必要的限制,“八股”倾向严重而产生的。所以,它最显著的审美特征就是“自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由的思想。记者只要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对同一件事情可以各抒己见。在不违背法律道德的前提下,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完全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
  第二,自由的风格。记者们的审美趣味和个性特征可以融入到新闻写作中,使新闻报道呈现出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局面。有些记者真诚坦率,有些记者温柔婉转,有些记者傲然屹立,有些记者谦虚敦厚。记者不同的性格特征会造成他们新闻写作风格的大相径庭,所以我们读新闻时,有时感觉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有时则是狂风暴雨,奔泻洒脱。
  第三,自由的内容。散文式新闻在选取题材和主题方面更加自由。或娓娓而谈,或放声歌唱,或大发议论,或回忆过去,或展望未来,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它抒写的内容。内容自由了,可读性会随之变强,新闻报道的对象就会更加广泛。
  第四,自由的形式。所谓自由的形式,即指在新闻报道中,作者打破新闻写作在形式上的条条框框,可以把新闻当做小品文、随笔、杂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来写。这种写法具有以下特征:叙述灵活多样,结构标新立异,描写生动活泼,修辞雅俗共赏,富于诗情画意。
  (二)散文式新闻更多地融入了记者的思想感情,使读者产生了情感愉悦的审美体验
  新闻记者如同文学家,适当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渗透到新闻事件里,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如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记者往往会毫不隐晦地表露出对某体育事件的情感和态度,在导向上对读者有极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体育报道:
  经历挫折飞得更高 历经磨难飞得更远
  高延林
  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尾声,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国人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是,个别人关于郎平执教美国女排,刘翔因伤退赛,杜丽、程飞、贾占波等卫冕失利等的议论,却值得商榷。
  坦率地说,我国体育健儿能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如此成就,与许多外教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代表团里就有30多位外教,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现如今,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无论是体育,还是文化,国际化的交流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一个国家要强盛,一个民族要振兴,闭关锁国行吗?
  本届奥运会上我国代表团在某些项目上没有实现人们的预期,对于失利者可谓一次挫折,是一次磨难。其实这都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你不可能做件件事都如意,不可能一生没有烦心的事,因此说历经磨难才会飞得更高,历经磨难才能飞得更远。高尔基说过:鹰有时会飞得比鸡低,但是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是雄鹰就不会畏惧挫折,是雄鹰就敢面对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屹立在世界之巅。(《延安日报》2008年8月23日第001版)
  这则新闻短评,立意高远,态度鲜明,情感充沛,文采斐然。记者的情感倾向表露无遗,甚至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谈论北京奥运会出现的诸多现象。本文作者对有些心胸狭窄的人持强烈的批评态度,而对郎平、刘翔等教练和运动员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让人读后很受感动。
  (三)形象生动,趣味性浓,是散文式新闻最典型的外显审美特征
  新闻界对散文式新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只要赞同新闻散文式写法的业界人士都把“形象生动”当做它的标志性特征。那么,散文式新闻是怎样做到形象生动的呢?首先,在叙事时注意角度的变化,环境气氛的渲染,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描写的典型化手法等;其次,特别注重细节描写,对环境、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再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悬念、暗示、比拟、对比、衬托等;同时,注重新闻事件的情感渲染,以情感人;最后,特别注重语言的鲜活性和表现力。下面这则消息就充分体现了散文式新闻形象生动的审美特征。
  大雨使武汉成为水城
  [美联社武汉7月27日电]门前一片汪洋,上班得划小船,但梅建英(音)对搬出这个每年都要闹水灾的地区的想法却一笑置之。
  梅女士说:“我在这里住了30来年,在不发水的时候,这是个很适合住人的地方。”在她说话的时候,一群鸭子正从她的门前游过。
  居民已搬出进水的一楼,他们将椅子、床和电视机等物品放在较高的楼层或是屋顶上。人们在屋顶上做饭、打牌,并在雨停的时候晾衣服。
  在街上,儿童在齐腰深的水里玩耍。大人们肩上扛着小孩或货物艰难地前行。还有一些人在捞鱼。
  上星期,一场创纪录的倾盆大雨使这座有700万人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变成了河流。狭窄的街道两旁排列着两三层的楼房,人们划着小船、橡皮艇和轮胎的内胎在街上来来去去,颇有水城威尼斯的味道。(《参考消息》1998年7月28日)
  这则消息完全打破了传统消息写作的结构特征,形式非常自由,那么它的新闻传播效果到底怎样呢?洪灾本来是沉重和恐怖的,但在作者的笔下,灾难成了其次,我们看到的是武汉人民轻松、坦然、乐观面对大洪水的情景。试想一下,如果这则消息按照传统写法来写,必定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洪水造成的灾难情景,让人们读后心情更加沉重和担忧。那么,这则消息是怎样做到如此适当精妙的传播效果的呢?
  第一,使用了蒙太奇的叙事手法。这则消息完全打破了消息写作的结构要求,采用了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它不按照时间的先后,而是剪辑了几个与大洪灾似乎格格不入的镜头进行叙述。它最先给灾区中的女士“梅建英”一个特写――“一笑置之”,不仅仅写出了她在灾难面前十分平和的心态,同时也为整则消息营造出了一种乐观、安宁的情感气氛。然后再写武汉人民在大洪灾面前种种悠然的生活,各种生活物品虽然搬上了二三楼,但人们照常安宁地生活,做饭、打牌、晾衣服,像水城威尼斯那样在齐腰深的水里划小艇。这样的叙述很清楚地传达出了两种信息,一是洪灾造成的灾难确实很大,二是身受大灾难的武汉人民生活虽然受到很大影响,但他们的心态却很平静,不急不躁。
  第二,使用了悬念、衬托等表现手法。消息一开始告诉我们,梅建英对搬出常闹洪灾的家乡“一笑置之”,读者不免会追问,梅建英的家乡武汉到底有什么好呢?作者逐渐为我们解答了心中的疑问,最后竟然把洪灾中的武汉和水城威尼斯相提并论,我们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梅建英女士不愿离开家乡的根本原因是武汉人民所处的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作者用戏水的鸭子和威尼斯的小艇衬托出了洪灾中老百姓的一种安宁心态。
  第三,对细节描写的注重,使得这则新闻十分形象生动。如新闻重点剪辑了老百姓做饭、打牌、捞鱼、戏水、水中划艇这样一些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使本来一则非常沉重的灾难新闻,变得非常活泼、轻松。
  (四)清新明快是散文风格和新闻特征相融合而产生的审美特征
  媒体过于讲究新闻写作的格式化,往往容易造成大量的新闻稿件刻板、陈旧、平庸。散文行笔追求清新自然,这就克服了传统新闻写作的上述毛病。而散文因为形散的特征,作者会恣意散开,不免有些拖沓�嗦,散文式新闻当然要具备新闻的内在特征,要求简洁、明了,这也避免了散文放得过开的毛病。因此,散文式新闻能够有效克服两种文体写作容易出现的毛病,自然地显现出清新自然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达的鲜活性。散文式新闻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针对传统新闻写作所犯的“八股”病,善于运用新闻散文式写法的记者们都尽量避免单调、重复和陈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他们都喜欢推陈出新,以其不断的创新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使得散文式新闻形成了清新自然、生动活泼的面貌。
  第二,语言简洁、优美、准确。传统新闻写作只注重语言的简练和准确,而轻视新闻语言的优美性。散文式新闻则不同,让读者更轻松地了解新闻事件不是它唯一的目的,它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后产生情感触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加强新闻的传播效果。所以,散文式新闻特别注重使用富于表现力、内涵丰富、优美生动的文学性语言。
  第三,结构灵活简明。传统新闻写作的结构安排往往不能挣脱条条框框,而散文式新闻纠正了这一毛病,记者们敢于创新,运用多向度和立体思维,灵活、精巧、简明地安排新闻的结构。
  三、散文式新闻的意义
  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播媒介的普及,新闻传播的媒介和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多媒体新闻以其直观、及时、生动、形象、丰富,在新闻传播方式中优势非常明显,通过报刊阅读了解新闻的人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因此,今天我们再次提出散文式新闻的话题,就不仅仅是讨论新闻写作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探讨传统纸媒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现代化媒介的传播优势是纸媒无法比拟的,但纸媒如果能很好地认清自己的特点,调整思路,也可以在现代化洪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生存下来。其中,散文式新闻应是纸媒值得提倡的重要报道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穆青.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J].新闻业务,1963(1).
  [2]穆青.新闻散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217-218.
  [3]胡欣.新闻写作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30.
  (作者为遵义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美学硕士)
  编校:张红玲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20796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