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2020年打造7亿中产阶级_中产阶级的生活学院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2-21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声名鹊起的生活学院(The School Of Life)只是伦敦中北部布鲁姆伯利居住区马彻蒙特街(Marchmont Street)上的一间小店,与大英图书馆和伦敦大学毗邻而居。极其简淡的浅灰色店面,恰到好处地点缀着鲜亮的黄色LOGO标识,整体格调醒目却不张扬,优雅而不失温文,别致的设计风范在布鲁姆伯利放荡不羁的诱惑力的映衬下,颇具一番遗世独立的韵味。
  这间生活学院是著名的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和前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curator)馆长索菲•豪沃斯(Sophie Howarth)共同创建的。“创办生活学院是挑战传统的大学,让人们远离教化的知识,使其跟生活更贴近。它尽量给予人们本该学到的:通过文化的帮助获得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智慧。”阿兰诠释生活学院的使命时说。
  学校董事摩温•瑞梅尔(Morgwn Rimel)则将学校形容为一个“退后一步,智慧地思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等问题”的地方。自2008年成立以来,学校已经吸引了4万多名“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年龄在三、四十岁左右的中产阶级。
  
  旧知识引领新风尚
  你在马彻蒙特街走着,穿过鳞次栉比的店面,走进生活学院那扇安静温暖的门后发现,这里不向你提供高档的手袋,或者最新科技的通讯设备,而是一个可容纳近三十人的沙龙。
  “真有意思,在这儿上课感觉像是度假。”恩里科离职后,原来的同事送给他一张听课券,他来周末课程班听了一次课后兴奋地说:“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失去工作后,我有点不知所措,来这里上课让我找回了自信,知道了很多获得新职位的方法。和这么多有趣的人在一起听课,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周末。”
  让恩里科盛赞的课程,正是生活学院开设的。诸如“如何冷静”、“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面对死亡”等各种主题,都列在该学院的“课程表”里。这些课现在已排到了2012年6月6日。
  学院在这里提供教学、出外旅游、阅读治疗、专家讲座等课程,一天的课程收费是20至30英镑。这里还设置了厨房,可以全天候提供传统的英国美食。同时,学院还为个人和机构提供免费的心理诊疗服务。
  二楼售卖的各类书籍被分别冠以极富吸引力的标题,诸如“爱的艺术”、“失传的行走艺术”、“幸福的七项原则”等等,这为人们发现这是怎样一个地方提供了线索。显然,这是一个富有哲学气息的地方,更像是一个现代智囊团,它的触角遍及各个领域,从中吸取灵感,然后将其注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导人们更好地感知幸福。
  索菲•豪沃斯指出,生活学院体现的是哲学在生活的核心内容――爱情,政治,工作,家庭和娱乐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换句话说,来这里要学习的是,今天全世界的思想家们对于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都提供了哪些途径和方法。
  3年前,雷曼兄弟的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为此前刚刚建立的生活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华尔街演变为一个华丽却肮脏的竞技场,那里最顶尖的债券交易员不再是宇宙的主宰,现实的巨变让人们重新思考:盲目追求金钱并非生活全部,“内在的财富”才是最重要的。
  就是这样的时刻,生活学院,这个曾经被诟病为“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典范”,它一直秉承的价值观几乎在一夜之间被世人认同,各种国际声誉纷至沓来,成为新风尚的引领者。
  索菲•豪沃斯因为为人母而离任后,从澳大利亚飞到学校的摩温•瑞梅尔接替了她的工作。33岁的瑞梅尔有一头棕色卷发和一双淡褐色的眼睛,“我一直对三件事感兴趣:美学,伟大的想法和创业。”她说,“我也知道学校成立之初的生活,非常热烈。”
  初来乍到时,瑞梅尔被学校顾问名单上那些响当当的名字吸引:世界出版界的巨头西门•普罗瑟(Simon Prosser),皇家艺术学会主席卢克•约翰逊(Luke Johnson),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作家阿兰•德•波顿。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
  在大家眼中,生活学院的主要创建者阿兰•德•波顿是口含金钥匙出生的,他似乎什么都不用做就轻松拥有了父亲留给他的两亿英镑财富。他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现居住在伦敦,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散文随笔作家,其文字特点是喜欢将自身经历与艺术家、哲学家的思想结合起来,这种风格被喻为“日常生活的哲学”(Philosophy of Everyday Life)。
  但阿兰说他一直不自信,只是在学校创建一年后,也就是40岁的时候,才对自己有了信心。“我的任何信心都是最近获得的。”他说。
  阿兰的父亲吉尔伯特•德•波顿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犹太人,在埃及出生,后来作为瑞士洛希尔银行(Rothschild Bank)的负责人来到瑞士,于1983年建立了100万英镑的全球信托基金,16年后,基金以420倍即4.2亿英镑的价格出售给了瑞士银行。吉尔伯特是一位有着超级教养的人,热衷收集毕加索的后期作品,是唯一一个同时被大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描绘过的人。2000年吉尔伯特去世后,泰德现代美术馆用他的名字给一间展厅命名,以此作为对他的纪念。
  但在儿子看来,吉尔伯特是一个“粗暴的”父亲,他不允许他的孩子把拥有什么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阿兰8岁时就被送往伦敦顶尖的私立中学牛津龙校(the Dragon School in Oxford)学习,在瑞士长大、一直说法语不会说英语的阿兰,连名字都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阿兰名字中间的“de”带有贵族味,但同时,他的姓“Botton”又由于发音和英文里的“屁股”(bottom)一词极其接近而显得颇为滑稽。“那时很悲惨,在学校我就像一个小丑。”
  阿兰和妹妹从小是在生活简朴、完全自立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的生活还比不上普通中产阶级的孩子。我的同学18岁时,会从双亲那儿得到一张大面值的支票或者一辆汽车作为礼物,而我什么都没有。”
  孩提时的阿兰给大家的印象是非常害羞,他常常眼光躲闪,回避;内心渴望结交朋友,“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都没有发生”。他说他的少年时代是在“难以置信的孤独”中度过的。20岁,阿兰就开始掉发,这更加深了他与别人交往的忧虑,尤其是打击了他见到女孩时的信心。外表的老龄化让他的内心变得成熟起来,有女孩子因此注意到他,但当女孩向他表露出爱的迹象时,他却扭头走开了。
  而立之年,阿兰接受了两年心理治疗,“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我总是在浪漫主义、唯我论和一种自恋情绪中徘徊,因此觉得自己可能不会结婚并有孩子。然而通过与心理医生的刻骨铭心的交谈,我不再对完美工作或完美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2岁时,阿兰遇到了妻子夏洛特并展开追求,现在,他们已有了两个儿子。“我认为人要结婚,以结束他们在情绪上的不确定性。”
  
  为生活而求知
  自身的成长和教育背景让阿兰一直对教育很感兴趣,他认为,现代大学极力给学生灌输的是各种抽象的知识和理念,18世纪英国文学史,商业谈判技巧等等,但真正与生命有关的爱,人与人间的关系,旅行,家庭等,又有哪所大学在教授?于是阿兰和一些艺术家、作家共同开办了生活学院,旨在引导学生们通过读书、艺术等方式来寻找答案。“这不是为知识而求知,而是为生活而求知。”阿兰提到创办学校的初衷时说。
  “如果人生的挑战使你不愉快,那么是你重返课堂去学习真正重要的技能的时候了。”瑞梅尔说,12岁时,我们学习了几何和地理,但当我们作为成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什么能让我真正快乐起来”的困惑时应该怎么办?如果能有老师和你讨论关于婚姻的真正含义,或者,如何做父母等问题,这或许才是你真正需要的――也就是说,一所成年人的学校。
  生活学院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学校定期举办各种讲座:以建筑为主题的旅行,骑自行车的哲学,周末的天空,或者简单生活等。生活学院会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你何时发现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当时光流逝,你发现什么更易于谈论或更难以启齿?你曾经做过的最不寻常的工作是什么,你从中学会了什么?这些提问虽然难以作答,但它们激发了人们反思自我、自主探究的愿望。
  “这里的学习不需要才华,不需要聪慧,甚至不需要考试――它只是帮助你生活。”阿兰说。作为学院的创办人之一,阿兰每周日都会有一个讲座,这些讲座是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曾领队去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研究建筑风格的进化。“生活学院尽量给予人们本该是大学所给予的东西:通过文化的帮助,让我们获得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智慧。”
  “你永远不知道谁将走进学院这扇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瑞梅尔说。显然,学院的影响是巨大的――“帮助我在一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心灵的放松”,“这使我重新评估我的整个职业生涯”,还有一些人来这里是寻求帮助,或仅仅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尝试。
  在生活学院的官网上,罗列了学校36名教职员工,他们全部是来自英国各行各业的专家。也许你正有一个十分想知道的问题要咨询古生物学家,也许你正考虑换个工作,或者想直接跟某位摄影师、景观设计师谈谈。生活学院有很多自由职业的教职员,愿意跟你面对面交流,只收取一点点费用。
  
  有趣的课程
  “英国每30秒就会出版一本新书,如果没有人建议我看哪些具体的书,我可能就会迷失在书海里,永远无法发现那些真正对我有用的书。”阿兰强调,读书对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有些书甚至能改变人的一生,但现代社会提供给人们阅读的书实在太多了,如果找不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书,阅读的意义就不大。而生活学院就像一枚指南针,为人们的阅读进行“量身定制”,根据不同的需求,圈定阅读范围,甚至给出具体的书目,帮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阅读效率,以不同的视角去重新体察自己和世界。
  不仅仅是书,在很多方面,现代生活都给了人们过多的选择,人们对此已不堪重负,因此无论你选择了什么,都会感到有另外一些“什么”被自己错过了。“当你走进一家超市,发现那里有数以百计的早餐麦片,但每一种都不会让你的生活得到改善,人们孜孜以求的是一种能满足他们内心饥饿的东西。”主持过一些讨论早餐的课程的哲学家马克弗农(Mark Verno)说,“消费文化是无法填补精神空虚的,因此走进一家商店买东西并不能令人满意。购物行为对我们的影响不会太长久,甚至让我们感觉更加悲观。”
  作为生活学院的主任,瑞梅尔也参加过一些课程来解决她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其中她最喜欢的课是“如何让爱持续”。她有一个交往了3年的男友,37岁的索尔•柏特蒙德,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瑞梅尔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曲折颠簸”,而课程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在长期的关系中维系住“爱”,并借鉴了哲学家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大卫•怀特的《三次婚姻》,以及托尔斯泰的相关理论等等。
  “这些课真正帮到了我。”瑞梅尔说,“这里有许多实用的见解:怎样定位自己在这样一种关系中的位置,如何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不影响两个人的亲近。”
  “如何更好地谈话”则是一个三小时的课程,收费30英镑,有18个人报名上这门课,平均年龄30岁,同学们穿得都有型有款,像是赴一次约会。授课老师则是一位作家、时尚评论家和治疗师,穿着同样讲究。从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看,30英镑让大家感到物有所值。
  学院广受追捧的内容还包括弥漫着麦片、烤面包和咖啡香气的早餐讨论会,晚宴等,其中你会发现一份与众不同的菜单,除了报价以外,上面还印着一些挑衅性的问题,如,“你曾经梦想了很久又一直没有去做的是什么事?是什么牵绊住你没有让你付诸实施呢?”
  
  心灵迷你吧
  生活学院把自己定位为“头脑的药剂师”,认为其所作所为是在“给日常疾病开出文化处方”。英国作家拜尔•穆尼(Bel Mooney)更是将其标榜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计划,是一个情感的卖场,阅读治疗的集市,概念的便利店,哲学思想的交易所”。
  相对于那些蓬勃发展的讨论诗歌、艺术和思想、情绪的私人沙龙,生活学院的主旨更加明确。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到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财富”,法国总统萨科齐已经提出用幸福指数来看待社会的进步,而不是用GDP衡量一个国家的成功与否。随着生活学院不断建立起来的好口碑,许多国家都开始效仿,纷纷筹划建立生活学院这样的机构。
  一些酒店则走在了前面。今年一月,摩根酒店集团就和生活学院建立了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两者将合作推出一系列服务,在摩根设在伦敦,纽约,迈阿密,波士顿,洛杉矶和旧金山等的酒店中推行。
  豪华酒店从来都是注重为客人的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现在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满足顾客的心灵需求。1月24日,合作双方决定,在摩根酒店的客房内,设立“心灵迷你吧”。“生命学院代表最好的创意和最前沿的思想。”摩根酒店集团的创意总监和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金•沃克(Kim Walker)说,“我们致力于为我们的客人提供一个刺激和真实的体验,这个令人兴奋的伙伴关系将把独特的文化,连同我们的食品、日常生活一起呈现在客人面前。”
  酒店客房里传统的迷你吧里,巧克力、薯片、果汁等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却因价格贵得离谱而乏人问津,其装饰作用远远大于实用性。生活学院主任瑞梅尔说,酒店要求学校在设计心灵迷你吧时,要考虑如何为客人创造更加有意义和愉快的经历。“我们相信,旅行和远离日常例程的时间段,为人们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自身提供了绝佳机会。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主要考虑能让酒店客人用更多时间来启发反思自己,而这些都不是沉重教条和索然无趣的,我们会将轻松和乐趣融入其中。”
  除了摩根酒店以外,生活学院还将为桑德森、圣马丁巷、德拉诺、蒙德里安SOHO和洛杉矶Mondrian酒店的客人们,提供智慧、灵感和思想的盛宴。现在酒店的客人可以看到,在心灵迷你吧中有一个小书柜,上面有一本搜罗了各种奇思妙想的有趣书籍、两张特制的阅读疗法的处方、一本可以写下心中梦想和内心恐惧的笔记本,以及一套精美的书写笔。此外,还有一个存放了250张卡片的小盒子,卡片上写着住店客人与陌生人搭讪时的各种开场白。
  其中一张卡片上有一句阿兰•德•波顿经常引用的尼采的话:“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那些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沃土;而其他一些人则只会逐命运之流。”
  其实,生活学院,何尝不是一片沃土?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21861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