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散文二题】散文阅读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3-05-31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梁智华,笔名郅骅、桦木、过河卒等,1966年10月出生于广西贺州市,祖籍为广西博白县。在读高中的时候开始文学创作,参加工作后又致力于新闻报道,至今已在国内外300多家地市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了8000多篇作品,并有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对联、报告文学、通讯和消息数十次获得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的奖励。个人独著有诗集《忙碌人生》、《那日夜折磨我的是爱》,散文集《遍地行吟》、《爱意缱绻》,集邮随笔集《拈花惹草》、《拈花惹草续集》,报告文学、通讯集《我与名人面对面》、《闪光的足印》等书,与人合编合著有诗集《永远的飞翔》、《云香酬唱集》和散文集《畅游玉林》、报告文学集《冠军之路》、《构筑跨世纪之路》,书画作品集《动感玉林》、《运动玉林》、《书法作品集》和《美术作品集》等书。是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玉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宝岛竹影人梦乡
  
  也许是因为自己对台湾宝岛向往已久吧,所以当一些旅行社通过有关媒体公布准备组团赴台观光的消息后,我就很快报名参加“印象台湾・宝岛寻梦八日游”了。正是春末夏初之际,我们作为第一批赴台观光的游客就从桂林出发奔赴台湾,在紧张的8日行程中先后探访了台北、台中、嘉义、高雄、台东、花莲等主要城市及部落,并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孙中山纪念堂、台北101、中台禅寺、日月潭、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太鲁阁国家公园、阳明山等主要景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这次到台湾观光,我大脑中印象最深的却是台湾的竹子。这不,我这次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中就有一个造型独特的竹制笔筒和一副制作精美的竹筷,我把它们送给了我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并得到我儿子的喜爱。在游览台湾各地的过程中,我发现整个宝岛几乎是遍地有竹,品种大约有上百种之多,台湾的很多村庄都是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之中,到处竹影摇曳,别有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所以,我就情不自禁地赞道:“想不到,台湾也盛产这么多竹子,可与大陆的竹子相媲美啊!”
  听了我的这番感叹后,站在一旁的导游忙向我介绍说,台湾地处北纬22――25度,气候炎热多雨,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竹子生长。因此,南起恒春,北至基隆,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大都种有翠竹,多数村庄竹林掩映,别具特色。在几十年前,一般的台湾百姓用不起价值较高的树木材料,便在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食、衣、住、行都与竹子息息相关,住的是竹篱茅房,嗜吃竹笋,行有竹轿、竹桥、竹筏。在台湾地名中,还有很多地名带有“竹”字,比如新竹、竹东、竹西、竹北、竹中、黄竹、大竹、竹坑等等。每年的5月8日,还是台湾传统的“醉竹节”,到时候,你们还可以过来看看哦。
  导游对台湾竹子的情况看来很了解,她继续向我们介绍说,台湾五六十种竹子中,本地竹占一半,一半的“祖家”在大陆,比如桂竹、绿竹、麻竹、荆竹、长枝竹、孟宗竹、观音竹、金丝竹、人面竹等等,大多都在海峡西岸的闽南。竹名的来源有的取其色泽,有的取其用途,有的则取其形状或传说。如金丝竹,多产于高山族居住地区,粗不过手指,故喻为“金丝”;它还因高山族同胞多取其来制箭,用于打猎,又称“箭竹”。台湾还特产一种“人面竹”,也称“佛眼竹”,高仅四五尺,节密茎粗而凸出,看上去每节茎表面很像人面,其斑纹像人的口、目、胡子等。在台南开元寺左侧园中,现仅存一丛台湾特有的“七弦竹”,其形与普通竹相同,但茎白,皮间凸起青纹5-7条,看上去很像琴弦,故而得名。据说,当年郑成功夫人很爱竹子,曾专门遣人到南阳卧龙岗诸葛亮故居移植一丛,精心栽培管护,至今翠荫浓郁。诗人张公略有诗题咏此事:“开国夫人偏爱竹,移根远自卧龙岗。寒园秀挺凌霜节,饱阅沧桑老更刚。”
  有了以上的初步印象,我在随后的游览中就对台湾竹子格外留心了。我发现,台湾的竹林资源大都集中在中部的南投、云林、嘉义等县,其次是新竹、台北、苗栗和桃园等地的山区。在台湾竹子当中,数量最多、用途特别的竹子无疑应该是那种高大挺拔的刺竹,它高达四五丈,枝繁叶茂,丛簇生长,茎节及横枝都生有形似鹰爪的十分坚锐的尖刺,如果不小心碰到后会让人皮破血流。记得,我以前在家看过一本书,书中曾记载这样一件事,清代名臣蓝鼎元曾妙用刺竹的尖刺,倡导植刺竹筑城,他的这一倡议于清雍正十一年得到付诸实践。在台湾台南城,自小北门至南水门尽植刺竹近2万丛,久而久之竟成为人间奇特的“竹城”,对抵御外来侵略者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清代孙元衡曾作一首七言诗咏赞,诗云“润绿编青上拂云,下枝勾株最纷纭。到门却步遥成趣,未负生平爱此君。”
  在台湾,当地人的确喜“竹”,爱“竹”,就像大陆人一样对竹子情有独衷,“竹”以其独特的自然特征,以及所反映的文化精神,深深地“迷醉”着海峡两岸的人民。在台北的一处商场,我发现,台湾人利用竹子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利用模式,甚至比大陆先行了一步,他们热衷于将竹子蜕变成竹炭。服务员向我们介绍说,所谓竹炭,就是将伐采后的竹材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自然风干,或者是经过一个星期的烘烤后进窑,再经过两个星期的高温窑炭化烧制,就成了金刚不坏的活性竹炭,这种竹炭的吸附能力据说是一般活性炭的三倍。服务员一边介绍,还一边向我们展示了当地一家公司生产的竹炭面、竹炭爆米香等食品,这些加了竹炭的面条、爆米花呈褐色,吃起来口感更脆,不易受潮,而且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服务员说着,还将同一种葡萄酒分别倒八两个陶制小杯中让我们品尝。我们细细品味之后,只觉得一杯涩味较重,另一杯则清甜可口,服务员解释说这就是加了竹炭所产生的神奇效果。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在我的记忆中,竹子的繁衍力极其强盛,索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不管是荒山野岭,还是庭前屋后,只要有一株竹得以成活,只要没有人为的摧毁,很短的时间,便可以长出一片茂密的竹林。因而,在台湾,竹子也像在大陆一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友与伴侣,台湾乡间农家人用的簸箕、箩筐、筛子,以至头上戴的斗笠,无一不是竹子做成的。至于用竹子制造的日常用具更是比比皆是,如竹席、竹床、竹枕、竹凳、竹椅、竹柜、竹筒、竹筷、竹勺、竹篮、竹筐、竹篓、竹扇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竹笋特别味道鲜美,清脆香甜,营养十分丰富,除含有糖、脂肪和蛋白质外,还有多种维生素。是一种深受大家欢迎的美味佳肴。说到竹笋,在台湾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妙动人的传说:我国“二十四孝”里的孝子代表之一孟宗,因母亲平素嗜吃竹笋,有一年冬天,母亲卧床不起,很想吃竹笋。孟宗为满足慈母的心愿,冒着严寒四处找竹笋,苦于无法实现,急得在雪地上嚎啕大哭,诚感神明。过后,他淌滴在雪地上的泪水竟长出了一种竹子,人们便把这种竹子称之为“孟宗竹”。而“孟宗竹”这一品种,在台湾是利用最广泛的一种竹子,这或许就是海峡两岸根根相连的实物 见证吧!?
  总而言之,在台湾,竹子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房屋建筑、交通工具、书写工具、工艺美术、乐器等,到宗教、文学、书画、乃至人格伦理,无不浓缩着竹子的影子。记得有一位作家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写竹子“成片的竹林,是音乐的源头,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是啊,成片的竹林是足以让人产生许多美丽想象的,那推波叠翠漫山遍野的竹海,总以无与伦比的魅力,让人兴味盎然,恨不得顷刻间化成一株修竹,一生一世置身其中,领略那份神话般的脱俗超凡。这不,如今我离开台湾虽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但不知怎的,每当晚上睡觉的时候,宝岛上的那一片片竹林,总是挤满了我大脑中的角角落落,即使在梦中,也摇曳着灵动多姿、婆娑起舞的芊芊竹影,挥也挥不去,甩也甩不掉……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想念父亲,这两天我特别的想念已经离开我整整一年的父亲,一天比一天的强烈。父亲生前的一点一滴,时时都在我的记忆深处浮现。昨天在街上见到一个瘦瘦的老人,我也突然想起父亲,甚至黯然神伤。唉!我那平平凡凡而又坎坷一生的父亲!
  也许是为了减轻自己的思念,晚上我坐在电脑前还特地搜索了一首《父亲》主题曲来欣赏::“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把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当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漫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方走,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出乎我意料的是,崔京浩在经典电视剧《咱爸咱妈》中演唱的抒情歌声,不仅让我感动得潸然泪下,而且更勾起了我想念父亲的情怀。
  父亲是我今生中最心疼、最怜惜的人。父亲的离去,如今已成了我心中永远都无法抹去的伤痛。自从父亲去世后,整整一年里我很少在别人面前提起他老人家。不是我忘记了父亲的养育之恩,而是父亲的离去让我至今都无法坦然面对。父亲去世前三天,我还特地征求了他的意见,说我最近两天要组织60多人参加“桂东南地区记者作家采风团探访白霜涧”的大型活动,要离开玉林到岑溪市两天时间,这两天将由他的二弟帮忙照顾一下。父亲知道后,顾不上自己已是晚期肺癌的瘦弱身体,忙对我说:“你去吧,工作要紧,我这里有你二叔照顾就行了,不用担心我,好好地把这次活动办好哦。”想不到的是,当两天后我从岑溪市回到了玉林,第二天傍晚正想炒些好菜好好地和他以及二叔吃一餐晚饭时,二叔突然对着正在炒菜的我大声喊道:“智华,你快过来,你爸不行了!”我马上关了煤气,快步走进父亲的房间,只见父亲已安详地合上了他的双眼,走得是这样的突然,走得是这样的平静,没有遗言,没有眼泪。父亲,我现在真的很后悔,如果我能够预感到你老人家即将与世长辞的话,在你离开我之前的那两天,说什么我也不会离开你半步的,即使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你的床前静静地陪陪你,或者握着你的手和你聊聊天也好啊,不至于让我现在觉得对你怀有太多的亏欠。
  父亲是一位老干部,解放初期就和爷爷一起参加革命,曾为梁祖泽等人领导的部队做过地下工作。在博白县沙陂老家附近一带提起父亲和爷爷的名字,当年没有几个不知道的。也许正因父亲参加革命早,所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父亲虽然只是二十来岁,但已被组织分配到梧州市外贸部门工作,负责进出口业务了。后来,父亲与博白县凤山的朱其贞结为夫妇,母亲也跟着被分配到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因文化水平较高而成为当时少有的妇产科医生。在那段幸福的日子里,父亲和母亲先后生下了三个姐姐和我这个唯一的儿子,一家人过着和和睦睦的日子。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和母亲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而被列为批斗对象,并被下放到当时的贺县工作,境况很惨。而母亲呢,在我还没到两岁的时候,就被造反派迫害致死了。从此,父亲就像公鸡带崽一样,既当爹,又当娘,毫无怨言地把三个姐姐和我拉扯养大。那份艰苦,那份辛劳,自然而然地可想而知。也许正因如此,父亲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与岑溪三堡供销社的李碧英再结连理,我和三个姐姐就这样来到了三堡,并在那里生活、读书,一晃就过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而父亲呢,由于忙于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贺州市,每年只是请假两次回到三堡,并且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着我,影响着我。
  1978年,父亲和母亲在有关部门处理文革冤假错案遗留问题时得到了平反,但父亲对那些批斗过他的人却一点也不记仇,对那些整治过他的人也不去追究更不会去报复。记得人们常说大海是最宽广的,但是怎么能比得上父亲的胸怀呢?父亲总是这样的对人,我曾经不理解的问父亲:“爸爸,他们那么整你。妈妈都被他们害死了,你怎么不回击呢?”父亲总是说:“傻儿子,整别人的人就是在整自己,难道你想叫爸爸整自己呀。再说,你的妈妈都死了,我们再去报复他们,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呢?”这样的父亲真的很难叫人理解,但是,父亲的一个同事老钟曾经告诉我说“你的爸爸一身都是宝,够你一辈子学不完的。”我当时毫不在意的说:“我怎么不知道呀?”当时,也许是因为我年纪太小,所以体会不到父亲身上的宝到底是什么,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才逐渐的将父亲的人生理念拿过来细细解读。
  在我的眼里,父亲一直是家庭的支柱。作为一家之主,父亲总是不善于表达,要么就是刻意地压制自己的感情,让威严时时伴随在其身边,给我以及三个姐姐一个坚强和刚毅的印象。从小到大,父亲一向非常支持我们的学习生活,绝不影响我们,这更让我觉得:父亲的伟岸、宽广。记得我读初中那时,父亲每月的工资只有一百多元,但父亲每月给我的费用却有三十元,再加上给三个姐姐的,父亲就基本上所剩无几了。难怪,父亲的同事老钟会这样对我说:“你爸很节俭的,青菜自己种,买鱼买肉都是挑最便宜的要……”是啊,哪怕是自己节衣缩食,父亲也不愿自己的子女受苦受累,影响他们的学业。父亲不仅给了我一片蓝天,而且给了我一方沃土,父亲是我生命里永远不落的一轮太阳!不论何时,不论何地,父亲都是我的拐杖,给我支持,给我方向,给我力量,让我可以走好今后的每一段路。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一生都是忙忙碌碌的,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从来就没见过他闲空半刻。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为自己做点什么,更没有想过要为我们留点什么。只是拼命地工作着,就像一头老黄牛一样拼命地工作着,直到累倒在病床上。父亲是个老干部,按理说。他可以百分之百报销医药费的,但他总是不愿意到医院看病拿药,一是怕花时间,二是怕花公家的钱。即使平时偶有小病,也是自己掏钱去附近的诊所捡几副中药回家来熬。两年前,父亲的身体实在不舒服了,迫于我们三番四次的动员,来到了当地的中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谁知道检查的结果却是晚期肺癌。当医生告诉我,父亲在世的时间已经不长了,长则半 年,短则一个月,我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啊!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也怕花公家的钱而不愿住院,只是让我们为他开些药回家静养。那段时间,躺床上的父亲实在很可怜,瘦得身上只剩下一张皮,半个身子不能动,每天都躺在那里和病魔抗争着。我曾听医生说过,凡是身患癌症的人,晚期都会感到很痛苦的,但父亲从来就没有在我的面前呻吟过,身上的痛苦他一个人默默地承受,正如崔京浩演唱的歌词“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一样,目的就是不让我分心,让我能够安心地工作。
  父亲是在2008年农历五月初一下午六时因病去世的,享年八十三岁。父亲走得很平静,虽然来不及向我叨念一下心里话,虽然来不及向我交代他的身后事,但他仍然对人世感到了满足,所以很安详地合上了他的双眼。我知道父亲永远的去了,我哭,我痛,我的心在撕裂。但是,我知道我没有回天之力。我的父亲,天空再高也没有你在儿子心中的地位高,泰山再重也比不上你在儿子心中的分量重。你那坚强冷静的处事原则,不屈不挠的生活准则,不争不抢的为人态度,忠厚孝顺的人生品德,这些都是我的学习功课,也是我终身学习的目标I在父亲的追悼会上,除了亲戚送来的花圈外,一些参加“桂东南地区记者作家采风团探访白霜涧”大型活动的文友在得知消息后,也自发地送来了挽联和花圈,以表示心中对我父亲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谁的亲人谁惦记,谁的父母谁心疼,天下儿女都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父母的。我想,无论天堂,还是人间,那血脉相连的亲情,都应该是永远割也割不断的吧?不知道是为什么,自从父亲去世后,现在的我时不时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每当有这种情绪时就会想起自己的亲人,特别是想起生养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总会回忆过去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一想到这些,作为男子汉的我也会忍不住悄悄落泪,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希望此时此刻父亲和母亲都能在自己的身边,要是能靠着父亲的肩膀那就更好了。
  亲爱的父亲,现在你在天堂还好吗?一切都好吧?你知道我在想念你吗?知道吗?也许伤心的时候不一定要落泪,落了泪也并不意味着伤心。但是,也不知怎么的,我在想你的时候内心依然十分难过,两眼的泪水总会悄悄地流出。冥冥之中,我总是觉得有些声音可以通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通到你那里。于是,我想让你知道,一些人世间的事,一些我的消息。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但今年的父亲节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父亲的离去让我永远都无法释怀。对他老人家的思念也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淡忘。父子情深,养育之恩比天大。所以,我今天特地写了这篇《没有父亲的父亲节》,并专程来到了父亲的坟前,把它焚烧给生前特别喜爱阅读自己儿子作品的父亲,但愿父亲能知道我的心声:“亲爱的老爸,无论何时何地、时空如何变幻,我们永远都是父子,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在天堂上见面的,到了那时候,我们再好好地续续父子之情……”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25059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