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全市城市转型发展工作会议讲话稿] 安全工作会议讲话稿

其他范文 时间:2019-12-22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全市城市转型发展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市城市转型发展工作会议,是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个全局性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南通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市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十三五"期间我市"四个城市"建设步伐,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xx提供有力支撑。现在,我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精神,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科学把握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就做好城市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怎样认识城市"上,指出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在"建设什么样的城市"上,明确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在"怎样建设城市"上,提出"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提高各方面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今年7月22日,省委召开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李强书记就做好城市工作提出"五个着力""六个优化"的基本要求,"五个着力"就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六个优化"就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现代功能、优化城市文化特色、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治理服务。8月4日,陆志鹏书记率队观摩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时,就城市建设工作提出要求,希望我市找准能够承接上海创新要素转移的城市建设平台,以接受上海创新资源转移为目标来发展城市,以吸纳创新资源为重点来建设城市。8月12日,南通召开城市工作会议,陆志鹏书记对怎样评价一个城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进行了系统阐述。陆书记指出,要用两个视角、两个维度来审视和评价一座城市,从外在视角来观察,主要看城市道路、城市节点和城市标志;从内在视角来观察,主要看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公共服务和社区生活。从历史维度来看,主要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从空间维度来看,主要是处理好自然禀赋和城市空间的关系、道路系统和功能布局的关系、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论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时,陆书记指出,南通的城市建设,规模上要落实国家规划定位,建设Ⅱ型大城市;功能上要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内涵上要突出创新之都和花园城市建设,进一步彰显濠河、狼山和滨江特色,特别是要通过开展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为生态宜居宜业的环境。在阐述如何建好城市上,陆书记强调,要重视城市规划,充分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重视城市经营和资金筹措,加强领导协调推进。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城市建设发展呈现进程加快、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特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一主两副三片区"的城乡发展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南进东拓北延"城市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70亿元,城市化水平由2010年的49.5%提高到55.4%,市区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22平方公里扩展到3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39.7%提高到41.1%.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园林城市称号,国家生态市通过考核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城市规划的指导性、连续性还不够,中心城区的首位度还不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不高,文化传承和个性特色彰显有待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亟待我们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践行新理念、建设新xx,奋力夺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新胜利"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加快打造"创新型城市、现代港口城市、休闲旅游城市、宜居宜业城市"的发展定位。这"四个城市"的定位,既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也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坐标,更是xx未来发展的标志和名片。

  基于上述认识和思考,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南通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四个城市"的目标定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生产服务、创新服务、便民服务"三大体系",优化交通、湿地、绿地"三大系统",推动城市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功能型向生态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xx提供有力支撑。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综合竞争力确保南通领先。现代港口城市基本成型,"海陆空、公铁水、江海河"高效联运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全面构建,港口、产业、城市实现互动并进、协调发展。休闲旅游城市品牌日益彰显,"一区一港一岛一城"和"沿江沿海沿道"等旅游集聚区提档升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功创建。宜居宜业城市特色鲜明,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功创建。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城市工作全过程,大力改善民生,努力为居民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让城市更有情怀、更有温度、更有质感,让全市人民更有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强化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统筹推进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坚持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将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精明增长、紧凑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放大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充分彰显现代化江风海韵城市特色,推动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全面提升。

  二、突出抓好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

  城市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在城市转型发展上迈出坚定步伐。

  (一)坚持高水平规划,科学绘制城市发展蓝图。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龙头。要发挥好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全面提升城市科学规划水平。

  一要以前瞻视野完善规划体系。主动顺应城市内外部联系不断加强的规律,准确把握长三角城市群、"1+6"上海大都市圈发展大势,深入研究xx城市发展的基本逻辑,以前瞻性、系统性、效益性的规划体系引领城市更高水平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坚持"总规"管方向、"近规"管时序、"控规"管体量,协调处理好城市与农村、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区域发展和资源保护等问题。突出主城区科创中心区、吕四港口产业区、圆陀角长江口休闲旅游区"三区打造",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统筹片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集聚集约的产业发展格局,使城市布局更加科学、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优化完善"一主两副三片区"的城镇空间格局,全面提升城镇人口、高端产业等集聚功能。推动全国重点镇、南通市级中心镇、区镇合一镇"三镇提升",按照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制度"活而新"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镇村。超前谋划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编制快速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充电桩布局等专项规划,进一步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二要以科学理念强化城市设计。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设计,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促进"精明增长"、建设"紧凑城市".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的规划和管控,留住xx特有的自然禀赋、历史人文和建筑风貌等"基因".持续放大"江风海韵北上海"的独特魅力,深化城市水系、道路、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研究,深化重点地段、重点廊道、重点节点的城市设计,积极打造特色空间,真正体现具有江海特色的城市品质。加强江海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科学合理利用传统民俗、非遗文化,进一步推进吕四港镇、曹家镇等的深化设计工作,有效保护历史街区风貌,在新城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人们看得见历史、看得见文化、记得住乡愁。注重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从整体平面和三维立体空间上统筹中心城区建筑布局,全面加强城市天际线、建筑风格、色彩色调的精细设计,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让xx的天际线更富韵律节奏、地标线更具观瞻美感。

  三要以刚性约束抓好实施管理。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开性、强制性,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变更,出现未批先建、不按图建等现象。经依法批准的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修改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程序,违反规划的行为必须严肃追究责任。坚持开门编规划,建立完善"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组织架构和决策原则,确保把规划编制的过程变成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的过程。在坚决维护规划"刚性"的同时,注意提升规划的"弹性",善于留白、科学留白,为发展预留空间。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人居品质。城市建设是城市化水平的集中体现,也直接关系市民生活质量。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城同创"为总抓手,精准发力,补好短板,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优化城市现代功能,推动城市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功能型向生态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三型同转".

  一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力推动交通转型,对外构建"大通道",重点打造沪崇启铁路大通道、宁启铁路二期(xx段)、海启高速(xx段)"三路并进",加快推动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通用航空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海陆空、公铁水、江海河"高效联运的综合集疏运体系,打造国家战略互联互通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对内畅通"微循环",推动志圩公路、国道345、丁仓港路北延等城市外环道路建设,实施S356(沿江公路)、S225线快速化改造,提升华石路、和平路等重要南北向主干道路以及中央大道、人民路等重要东西向主干道路的功能。按照"成网成片"改造原则,建设一批支路项目,提高支路网密度,形成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积极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骨干网络,新城区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改造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着力解决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大力提升城市管网排水能力,建设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积极推进"西气东输"xx段、xq广汇中压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

  二要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坚持以产兴城、产城相融,突出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加快招引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落实"中国制造2025"xx实施计划,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三优三新"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的新高地。因地制宜推进"腾笼换凤""优二进三",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稳妥淘汰劣质企业,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推动医疗保健、生态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积极推进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吕四古镇及渔港风情区、启隆生态旅游度假岛、主城区旅游集散地等整体开发,推动乡村旅游点"串珠成链".围绕重点片区、主要轴线、核心地段,以特色街区建设来繁荣城市经济,加快提升人民路街区的综合商业、星级酒店、商务办公等功能,全面放大江海路街区的现代金融、楼宇经济等因子,繁荣完善和平路街区的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培育壮大世纪大道街区的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业态,全力打造现代都市区、城市新商圈、宜居新空间。持续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大力推进碧桂园、绿城等重点项目开发,努力实现"高品质、低库存、供应足、运行稳"的目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四新"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动策应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省"一中心""一基地"以及南通创新之都建设的机遇,加快创新型经济园、上海自贸区xx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等重要载体平台建设,积极承接国内外集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转移。

  三要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突出以人为本核心,统筹布局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城乡配套学校建设,加大省优质幼儿园创建力度,推进城东小学、克明小学等城区学校以及鹤城中学、滨江实验学校等乡镇学校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加快妇幼保健院、社会福利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等项目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文化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正能量加油站"主题活动,加快文化体育中心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全面、均衡普惠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住房保障方式,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积极推动公租房保障货币化,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提高道路通达性和出行便利性。统筹推进城市综合体、地下停车场等功能设施建设,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更为便捷。

  四要注重城市生态建设。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重点推进绿地、湿地、田地"三地优化",着力把江海风光融入城市,持续打造沿江沿海生态走廊。在优化绿地系统方面,加快蝶湖公园、圆陀角生态公园建设,打造城市外围生态防护林带,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屏障;以城市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为目标,通过依法拆违、拆旧、拆临和空地转绿地"三拆一转",腾出城市绿化空间。在优化湿地系统方面,积极构建"四纵三横"河流水系格局,进一步加强滩涂湿地的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持之以恒打造"绿色沿海".在优化田地系统方面,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实施综合开发整治,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作用。突出抓好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三水共治",巩固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其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推进区域供水管网、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等项目,倡导集约节约用水,着力打造水生态、水文化,让水成为城市的灵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广应用绿色环保建筑,实现生产效益增值、生态环境减负良性互动。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确保空气质量达标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三)坚持高效能管理,着力优化城市治理服务。纵观国内外先进城市,无一不是始于科学规划、工于精致建设、成于有效管理。要紧扣服务型城市建设目标,树立管理即服务、全周期管理、法治化管理和合作性管理"四种意识",重点推进综合执法管理、城市社区治理、安全监督管理"三理共抓",进一步把"软环境"做硬做实,为市民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服务。

  一要推进综合执法管理。把群众反映最强烈、改善城市形象最亟需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关键做好"四大管理":一是市容管理。围绕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城市管理示范路、城市管理示范社区三项创建活动,突出环境卫生、建筑外貌、户外广告等领域,加大管理执法力度,彻底消灭"脏乱差"现象。深入推进清理违法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影响公共安全、群众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逐步减少。二是交通管理。以城市路网畅达工程建设为契机,针对各类道路违章行为,大力推动交通治堵治乱专项整治常态化。根据城市潮汐式拥堵现象,强化交通组织、实施公交优先、倡导文明出行,确保百姓出行更便捷、更顺畅。三是市场管理。加快南郊村、汇东村农贸市场建设,深入推进集镇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出摊经营,坚决取缔马路市场,集中整治乱摆乱卖现象,确保门店外、人行道、公共通道无摊点。四是小区管理。健全物业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加强业主行为规范建设,加大对小区内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监管执法力度,切实提升全市物业管理的市场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二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突出多元、协同、法治,进一步优化城市治理服务,形成常态化、精准化、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格局。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市政设施"建管分离",建立联动制约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施智慧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应用项目,积极发展城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着力提高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深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大城管"机制,加强协作联动,强化综合执法,提升数字城管水平,推动城市管理从单项整治向综合治理转变、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推动城市共建共管共享,落实城市规划等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形成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经常性、制度化安排。重视城市"基层细胞",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群众工作"三强化三提升"工作机制,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增强社会自我调节、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市民遵守秩序、文明出行、爱护环境、礼貌待人,以个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促进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

  三要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织牢"上下贯通、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安全网。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监管,遵循建设规律,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等相关规定,把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贯穿到每一个项目、每一道工序,让城市的每一个工程、每一幢建筑都成为精品力作、百年工程。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按照近远期相结合的要求,组织实施拆坝建桥、河道贯通、涵闸改造等项目,全面提升应急排涝能力。加速推进区域供水中线工程,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建设管理,开展头兴港河两岸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增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发挥应急指挥平台作用,更大力度整合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等应急指挥系统,加快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

  三、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城市转型发展的领导

  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上下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城市工作实践,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真正把城市转型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强化统筹协调。把城市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市四套班子领导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重点抓统筹、抓协调、抓检查,率先垂范、带头作为。各区镇要切实强化属地责任,重点抓攻坚、抓推进、抓落实,定期研究和指导督促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市级机关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支持、主动靠前、精准服务,重点抓品质提升、抓功能完善、抓特色打造,对重大工程项目建立会商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攻坚、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开展城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城市工作研究,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城市发展态势,认真总结城市建设中的成败得失,做到能复制的复制、可创新的创新、该避免的避免。

  (二)注重改革创新。善于运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破解城市建设中的难题和矛盾,敢于大胆探索、敢于先行先试。在资金筹措上,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用好市场的力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城市建设经营管理。在土地利用上,按照"控制总量、减少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升质量"的要求,既要把有限的土地指标向重点倾斜,又要把握好土地上市节奏,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在拆迁安置上,要坚持依法办事,推行阳光征收,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执行到底,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找到工作结合点。在人口管理上,统筹推进城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领域的配套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三)坚持法治引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城市工作。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在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方案设计、招投标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依法惩处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各类违法行为,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坚持民需导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倾听广大市民在城市建设上的所思所想所盼,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正能量。

  同志们,项目建设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今天的会议,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和《重大项目建设"双十"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目的就是要以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城市转型发展。关于重大项目建设,卫锋市长还将作专门部署。我在这里先讲三个方面想法。

  第一,为什么提出重大项目建设"双十"三年行动计划?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仅能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更能优化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4月13日,陆志鹏书记在南通市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南通要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重要抓手和战略支撑就是项目,必须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项目建设上来。8月2日—3日,省委李强书记在视察南通时强调,南通要充分放大靠江靠海靠上海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主攻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生态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努力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就xx来说,无论是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交通转型还是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惠民生强生态,都必须以项目建设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为主引擎,充分发挥项目的龙头支撑作用,才能做到稳有"压舱石"、进有"大块头"、强有"顶梁柱",赢得城市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重大项目建设"双十"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有哪些?

  重大项目建设"双十"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和定位是:利用3年时间,全力聚焦10大重点工作领域,着力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好上又好、能快则快发展的新动能。在遴选100个重大项目时,我们把握了这样几个原则:一是突出重中之重,以具体项目为落脚点和出发点,体现的是重中之重的项目。全市面上的其他重点工作未列入计划的,按年度工作既定部署正常推进,要求没有变,责任没有变。二是力求三年见效,要求项目有一定基础或正在推进之中,通过三年努力,基本上都能见形象。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发展实际,及时纳入新引进和实施的重大项目。近一个月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征求各镇、园区、部门意见,先后召开市领导集中办公会议、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讨论,对10大重点工作领域逐一遴选重大项目、明晰工作目标、构建责任体系,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下发文件。

  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有十个方面。一是推进十大重点产业链招商,按照重点发展"三优三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全力招引符合xx特色的产业项目集聚发展,为产业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推进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优势,努力建成国家战略互联互通双向开放的桥头堡,为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创造条件。三是推进十大民生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四是推进十大生态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美丽xx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五是推进十大创新功能平台建设,加快引进创新项目,不断集聚创新人才,努力培育创新新优势,力争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六是推进十大重点企业培育,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全面推进"两化融合",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七是推进十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围绕积极打造长三角北翼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着力建设一批龙头型、带动型和基地型工业项目。八是推进十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围绕"一区一港一岛一城"和"沿江沿海沿道",大力开拓新领域、培育新亮点、发展新业态、形成新经济。九是培育十大特色镇(村),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着手培育一批具有一定产业特色、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风貌特征的特色镇(村)。十是打造十大特色载体,深化沪启融合发展,通过高规格打造特色产业载体,拓展我市开放经济新空间。

  第三,重大项目建设"双十"三年行动计划怎样抓?

  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双十"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进一步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烈氛围,以100个重大项目的纲举目张、提速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行稳致远。各挂帅领导要会同牵头部门对落实各大重点工作领域负总责,迅速制订所牵头领域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责任人和时间表,定期听取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及时研究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各配合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文件明确的任务和分工,主动配合牵头部门担当作为。各责任板块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市委办、政府办、效能办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双十"三年行动计划列入各镇、园区个性化考核、有关部门重点突破性工作考核和涉及部门星级评定考核。要加大督查力度,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听看考"活动,对重大项目阶段性推进目标完成情况定期进行观摩、点评、通报,确保"双十"三年行动计划按时、优质、高效完成。

  同志们,城市转型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民生。全市上下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抓精品,弘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进一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城市转型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强富美高"新xx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4779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