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苏共亡党之谜读后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4-12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苏共亡党之谜读后感(一)

  李步

  1917年11月7日俄共以35万名党员为主要力量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世界政治的新格局。

  1945年苏共以554万名党员为骨干,举全国之力,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1991年8月27日苏共以1900多万名党员之众,被一纸苏联最高苏维埃决议而禁止活动,甚至在部分加盟共和国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苏共亡党作为上个世纪末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大事件,其冲击力十分巨大,影响也十分深远,可以讲是举世震惊,但作为事件主角的苏联共产党,在其亡党时其党员、工会会员、团员竟然格外的泰然,好像一切均与己无关,一片漠然。是什么原因导致苏共亡党?是什么原因让苏共党员和苏联人民如此的冷漠?

  《苏共亡党之谜—从权力结构之伤到用人体制之亡》一书由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李永忠副院长和董英副研究员共同著作,该书主要从权力结构和用人体制两个方面回答了上面两个问题。

  该书认为苏联的“议行监合三为一”的权力结构模式,“用等级授职制代替普选制”的用人体制是导致苏共亡党的“总病根”,而这其中“议行监合三为一”(即立法、行政与监督合三为一)的权力结构是苏联共产党的“特产”,也是东欧社会主义的“遗产”。其发端于巴黎公社,初创于列宁执政前期,演化、固化和推广于斯大林时期,完成和极化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时期,改革与破产于戈尔巴乔夫时期。

  从苏共由盛而衰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权力结构与用人体制的封建性,向领导负责与向群众负责的背离性,党群之间与干群关系的疏离性,重用身边之人与淘汰孙膑之士的偏向性,批评日少与假话愈多的虚伪生,两极分化日重与社会共识愈少的裂变性,长期打算日少与短期行为愈多的麻木性,廉政不断贬值与腐败持续升值的破坏性。等等。

  作为从建立、发展都与苏联共产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中国共产党对苏共亡党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很多的原因分析,包括“三大垄断”说、体制弊端说、改革失败说、蜕化变质说、精英叛变说、党群疏离说、腐败亡党说、斯大林模式说、和平演变说、戈氏葬送说、民族矛盾说、军备竞赛说等等,林林总总几十种,《苏共亡党之谜》一书则从权力结构和用人体制方面进行了分析。

  该书认为权力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主观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系统构造,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种核心政治制度,在国家制度及体制中发挥着战略性的宏观调控作用。按照力学和几何学原理,权力结构可分为三角形权力结构和非三角权力结构,三角形权力结构就是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或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且平行制衡,达到“合力”为零的平衡状态。从权力运行的轨迹来看,科学的权力结构必定是双向循环运行的三维空间立体形态;从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来看,科学的权力结构必定是权利的广泛性与权力的代表性相均衡、权利的参与度与权力的公信度相对应、权利的制衡度与权力的清廉度相协调的三维空间立体形态;从权力作用的领域来看,科学的权力结构必定是权力的高度维、宽度维和长度维相匹配的三维空间立体形态。所以说科学的权力结构是制约平衡的协调形态,必须要做到科学分权、相互牵制、总体平衡。

  从几何学上分析,单边形和两边形的抗压性和抗变性绝对劣于三角形结构,而多边形的“分力”很多,支点也很多,多个“分力”左冲右突,不容易形成合力,更不容易保持制衡和稳定,抗压性和抗形变性远不及三角形态,可见,多边形处于一种更易于变形的剧烈运动状态,消耗的资源和投入的“力”很大,系统“维稳”和制衡的成本相当高。所以该书认为三角形的权力结构是最稳定、最安全的结构形态。

  苏联采取的“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是一种权力高度重合、“过分集中”的单边形权力结构。“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由于不搞权力分工,导致权力高度重合;由于不要监督制衡,导致权力成为“乐趣”;由于不受内外牵制,所以权力方便好用;由于不能循环闭合,导致权力开裂短路。“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导致的危害,一是权力过分集中,配置严重失称衡,民主严重削弱,监督严重虚化。二是形成“一把手”一人治极权体制,产生一个个神散而形不散的“土皇帝”、独立王国和各种利益集团。三是用等级授职制取代普选制,不断培养和复制旧体制旧权力结构的受益者、守夜人和掘墓人。四是不断开设“武大郎店铺”,复制“武大郎”式干部,执政队伍整体陷入平庸化陷阱。五是“短板”制约了“长板”,导致苏共领导层脱离了党员队伍和人群众,最终无人替“天下”负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苏共亡党不是因为经济停滞,也不是因为外部原因,还不是因为战争和冷战,更不是因为自然重大灾害,而是问题出在苏共本身!与苏共脱离群众,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丧失了群众基础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苏共的亡党绝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也不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失败,恰恰相反,苏共的亡党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共产党必须深深扎根在群众中,以群众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迈向小康社会。(李步)

  苏共亡党之谜读后感(二)

  国运沉思

  孟浩辰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91年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接连失败,苏联走向解体。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秦朝,它们都是开创性的政权。

  苏联在本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使世界进入新格局。

  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历史进程。

  但是它们一个存活了69年,一个存活了14年,时间都极为短暂。

  Chapter.ONE

  苏联

  先说说苏联。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曾写道:“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www.fwsir.com)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这几句话形容苏共的执政历程再合适不过。

  方其盛也

  1945年,完成了工业化的苏联成功击败德国法西斯,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成为了能抗衡美国的世界一极。

  及其衰也

  1991年12月25日,苏共党内破裂,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共解散、苏联解体。

  “呜呼!盛衰之力,虽曰天明,岂非人事载?”苏联的解体,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苏共亡党,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已经腐朽的政治体制和苏联发展模式的失败。

  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二是以等级授权制代替普选制的用人体制。

  这也为“以苏为师”的其他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发展问题。

  1

  巴黎公社运动

  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在严峻战时状态以及缺乏理论指导的状况下下,公社委员会决定将决策权和执行权集中到公社委员手中,形成了初期的“议行合一”制度。

  2

  议行合一 ,三权分立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建国初期,学习巴黎公社经验,创立了苏联的“议行合一”制度,并依照国情局势取缔其他党派形成一党制,将全方位的普选制改为有限的普选制,形成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后来,随着苏共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迈进,列宁深感此制度的不适,开始探索党内权利结构立法、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结构,并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家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3

  以党代政

  第二届领导核心斯大林掌权后,抛弃了列宁的改良政策,进一步集中权力,将“议行合一”发展为“议行监合一”,党委书记成为独揽立法、执行、监督三大权力的“一把手”,并实行终身制;并将普选制改为等级授权制,层层任命、层层矮化、代代僵化,形成任人唯亲、打击异己、嫉贤妒能的恶循环。

  党国不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就此开始。

  1945年苏联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苏共的地位更加稳固,以“红色恐怖”和“大清洗”的方式保卫政权,缺少监督的集权体制逐渐加深,改革举步维艰。

  4

  党政合一

  1953年,赫鲁晓夫成为第一书记后,对“议行监合一”进行了反思和改革,他推进了“思想解冻”、批判了个人崇拜、改革了监督制度。

  但由于没有触动“议行监合一”这一根本体制,加上后期赫鲁晓夫自身权力受到威胁,他不得不为了稳固自己第一书记的地位而加大权力集中和党政合一,改革陷入了僵局。

  5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保守派的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在与美国冷战的形势下固守“议行监合一”的制度并将其发展到极端,打着“维稳”的口号限制民主权利与公民监督,高级精英和知识分子的谏言献策被打压,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也形同虚设。

  党国合一体制的老年政治格局最终形成,掌握着权力的他们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党风腐败不堪。

  改革又该从何谈起呢?

  灭苏联者苏联也,非欧美也,族苏共者体质也,非民也。

  经历了安德罗波夫(15月)和契尔年科(13月)短暂执政后的戈尔巴乔夫,面对着风烛残年的国家和“议行监合一”已经根深固化的苏共——改革已经进入了要么亡国、要么亡党的两难处境。

  在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接连失败后,党内高层破裂,社会动荡,敲响了苏共的丧钟。

  Chapter.TWO

  秦朝

  再回顾中国的秦朝,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苏联与秦朝处于不同年代,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都不一样,但是它们的体制都存在着一个问题:集权政府过于注重国家或自己集团的利益,严重忽视了人民的祈愿。

  秦朝在统一中华后,没有让百姓修养生息,也不让贤者上书进言,而是烧毁诗书、大兴土木、搜刮名力、实行严刑酷法,百姓的利益受损极大。结果就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苏联是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本应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却实行“议行监合一”的权利结构和以等级授权制代替普选制的用人体制。权力集中、用人体制僵化、缺少监督,民主法治建设被忽略,公民权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之经济上过于忽视轻工业生产、实行集体农庄,人民生活所需极度匮乏。到了后期,上层集团已经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人民,使其在改革失败后,党内高层分裂,基层群众民怨爆发,局势得不到控制,国家走向解体。

  马克思说过:“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背离人民的政权,可以开创国家,但绝不能创造历史。

  “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有开创性的政权如果只顾自己的发展、忽视人民的利益,它的存在是不会长久的。

  人类历史发展了几千年,数不清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创立又覆没。

  苏联,一个只存在了69年的政权,如白驹过隙、似沧海一粟。

  和中国的秦朝一样,它们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政权,却同时也是短命的政权。

  辉煌一时的他们又随即湮灭。

  给后人留下的既有璀璨的宝藏,也有永恒的沉思。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5095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