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读《只需倾听》有感】 只需倾听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5-10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读《只需倾听》有感

  郑文奇(太平小学)

  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过这样的训斥:“这种题型我都讲了N遍了,换个数据你又不会了!” “这道题刚刚讲了还热乎乎的,你为什么还是不会做?”教师拼命地讲,而孩子却充耳不闻,这样的讲解效率往往事倍功半。于是我们又经常感叹:“分析错题时做对的孩子侧耳倾听,不会的孩子依然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我通常发扬阿Q精神安慰自己:至少这种题型我已分析过了,我讲解的时候你不听,我又有什么办法呢?直到拜读了《只需倾听》之后,我恍然大悟,事半功倍的前提是学会倾听。

  这本书的作者马克·郭士顿是美国著名的沟通专家,他致力于传授人际关系的解决方法,帮助大家处理各种沟通问题。他认为,能和所有人沟通的秘诀,不是多么擅长表达,而是善于倾听。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书中的三个倾听的要点。

  一、被尊重

  我原认为,认真听别人说话,不时点头微笑,注视他的眼睛,就是倾听。在读完书后才知道其实倾听不在于你有多投入,而在于你到底从对方的话中听到了什么。只有听到感受和需求,并且给予对方期待的回应,他才能感觉到被尊重。文中作者举了个例子,他发现他的儿子最近和爱打架的同学玩在一起。他并没有批评儿子,而是在散步时问他,“觉得哪个朋友喜欢冒险,最容易惹麻烦?”儿子回答后,父亲又问,“如果他真的惹麻烦了,你会怎么做呢?”儿子陷入了沉思,说“作为朋友,应该事先劝阻,如果他不听,就减少来往。”

  我想在课堂上,如果我的学生与我的观点一致,我就应该及时做出肯定; 如果我并不同意他的想法,我也不要着急解释为什么我是正确的他是错误的,再继续问一个问题,把对话深入下去,让对方自己察觉。这样交流的方式比直接制止孩子来的更水到渠成。

  二、被理解

  回应对方,他未必能感觉到被理解,因为如果方法不对的话,回应只会适得其反。比如有人喜欢“说教”,别人和他诉说烦恼,他回答说 “听我的,你应该这样做”。也有人习惯“比较”,听到别人说最近比较倒霉,马上接话说“这算什么,我曾经比你还惨”。这些都是不能体恤对方的表现。

  那怎么做能让别人感觉你理解他呢?有两个小方法:

  1. 重复关键词

  重复给对方你听到的关键词,他会觉得你们之间有共鸣。曾有人发明了一个电脑程序,功能非常简单,测试人员对着电脑打一些话,程序会把这句话重新整合,简单地复述出来,比如打“我喜欢吃冰淇淋”,那屏幕就会显示“冰淇淋,你喜欢”。就是这些简单的重复,几天之后,几乎所有测试者都认为,冷冰冰的机器背后,坐着全世界最懂他的那个人。

  2. 读出背后情绪

  倾听不仅是用耳朵听,也要察言观色,发现对方状态不佳时,不要直接询问,而是事先了解情况,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把负面的事情帮他表达出来。

  三、被关注

  不少人都有一个误解,觉得在交谈中,充分凸显自己的优势,才会受到欢迎。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受到关注,只知道过度展示自己,并不一定让别人觉得钦佩,反而容易激起对方的反感。

  如何让别人觉得被你关注到了呢?

  1.不要把交谈当成一场比赛,而是当成一场侦探游戏。这种心态,可以让你不去总想着“打败”对方,或者费心思考你该说什么,而是尽可能地倾听,更好地关注到对方身上有趣的特质。

  2.听完对方陈述后进行提问,尽量问对方“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受?”之类的句子,而不是直接评价。这样他才会感觉到你对他真的很感兴趣,而不是被其他人吸引。

  书本分享了三个倾听的法则,分别是尊重孩子,以此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理解孩子,这会让双方更容易产生共鸣;关注孩子,让孩子了解到你对他很感兴趣。真正的沟通,不是急于表达,而是从缓慢聆听开始。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5241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