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浅议高中散文教学】高中散文教学

个人总结 时间:2022-09-05

【www.zgzsclpt.com--个人总结】

   摘要:本文从散文的学习中总结出三点教学经验。第一,通过学习名家散文,掌握其结构成文;第二,欣赏、模仿散文的语言,学习写作;第三,从文章当中汲取精神营养,激发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对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
  关键词:散文教学;结构;语言;情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阅读和学习散文,认为散文没意思而且很简单,就是读一读、看一看。因为散文不如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不如诗歌含蓄凝练,音韵和谐;不如戏剧具有激烈的性格冲突、矛盾冲突;不如文言文知识性强。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自己原来的散文教学做了调整和改变。把散文学习和学生兴趣紧密结合,培养审美情感,不但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散文家写作框架,试着去模仿、去写作,而且从散文当中,吸取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盈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品味。
  一、整体把握,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
  《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共有14个段落。开头和结尾把北国之秋与江南之秋做对比,赞美了故都秋天特有的美――清、静、悲凉,表达出自己的向往之情,首尾照应。文章的主题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描述故都纷繁多彩的清秋景象:记叙部分勾勒了五福图片,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这五幅图又紧扣故都“清、静、悲凉”的特点。议论部分,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事例,进一步颂秋。回环往复,结构严谨,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内容充实,酣畅淋漓。这样的文章结构,学生在习作的时候,完全可以借鉴、采用。
  二、学习散文,欣赏、品味美的语言,并模仿写作
  在《故都的秋》中,我们从文章中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中体会故都的清静悲凉,这是郁达夫所特有的,这和他个人的不幸、现实的动荡、社会的黑暗有关。《故都的秋》通篇无一“愁”字,话到唇边不言愁,但处处潜着“愁”的落寞,这就是郁达夫的高明之处。我们一般只是在课前收集整理有关秋的诗词名句,现在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让学生为课文写一个导语:
  我喜欢春日的山花烂漫,鸟语花香;
  我喜欢夏雨的雷霆万钧,紧锣密鼓;
  我也喜欢冬雪的轻舞飞扬,飘飘洒洒;
  但我更喜欢秋,喜欢它的金色,喜欢它的果实累累,喜欢它的萧瑟落寞,愁思万千,喜欢它的深沉与厚重。
  如果再把我们积累、整理的诗词糅合进去呢?那样的表达效果更好:
  秋是美的,秋是孤独的,秋是悲凉的,秋是愁情满怀的。
  秋是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
  秋是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孤独;
  秋是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凄清;
  秋是马致远“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念家。
  秋是什么?秋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绚丽;秋是
  “山山黄叶飞”的轻盈飘逸;秋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落寞。
  秋,来得清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来得静啊,“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来得悲凉啊,“秋风秋雨雨愁煞人”。
  从化诗句入语段到入文章,这样的学习与积累使学生收获颇多。不局限于文章的学习,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与形式,使自己的语段充满诗情画意的韵致和美感,眼前一亮。这不但是学以致用,更是一种智慧的创造,是融入自己思想之后的完美结晶,在运用于作文当中会更好。
  三、深入文章,体会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真思考
  每一篇优秀的散文都有其思想火花的闪耀,传递出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挖掘文章当中的深意。
  在散文的学习中,我们吸取的不应该只是文本表面传达出来的事件、人物、情感,更多的是它的内在精神和意蕴。结合以时代的特色加以形象化、贴近化,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章,既了解到散文的美、散文的哲思、散文的情感,感悟作者的思想、态度,又能从中激发他们胸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刘熙载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真真地走进去,去感悟、聆听。我是这样总结和深化自己的课文的:如《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沉痛地悼念、缅怀她们,热情地歌颂、赞美她们。怀念真的猛士,因为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枪林雨弹中为国为民请命,前仆后继无所畏惧,这是何等的大勇与大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从来不缺少这样的民族脊梁和民族精神。孟子的“舍生取义”;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陈恭尹的“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等等,从一处纵向联系与之有关的话题。
  再如,余秋雨的《莫高窟》:穿越历史的风尘,回望中华文明。敦煌永远是一块泣血的伤疤,是让人不忍掀开的一页。因为爱所以恨,恨所爱为人夺,更因为恨所以更要自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里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因此,我们不要再哀叹,不再悔恨,不再埋怨,把握今天顽强拼搏,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责任,为己、为家、为中华努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豪情。
  以上是我在教散文时候的一点心得,使学生对散文的学习不只是流露于表面地看一看、读一读、听一听,而是走进课文深处,去感悟、体会每一篇文章的美,去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既学习他们的写作特色,又从汲取精神力量,让散文成为滋养自己心灵的清泉。
  【责编 张景贤】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gerenzongjie/19772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