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学期语文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个人总结 时间:2023-08-05

【www.zgzsclpt.com--个人总结】

写字个人课题研究

《低年级每天随堂练字 10 分钟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课题是连云港市教育科学规划 2013 年度“个人课题” 。中华文化丰 厚博大,凝聚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汉字的 内涵极富魅力,如何提高低年级每天随堂练字 10 分钟的有效性,这 正是本人孜孜以求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 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 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 长期认真地写字, 可以陶冶情操, 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 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 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 备熟练的写字技能, 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 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

”因此,提高每天随堂练字 10 分钟的有效性,上好写字指导,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和能力的培 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本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1.有成功的经验作基础。课题主持人多次参与、主持省、市、县教 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多项课题已经通过专家鉴定, 顺利结题。

2.有热心科研的师资作保证。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热爱教科研,勤 于思考,勤于动笔,多次在省、市教科研论文竞赛中获奖,多次在国 家、省、市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

3、学校图书室、网络资源中有丰富的教学教育理论资料,可供参考 与查阅。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练字:是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的过程,是学生养成良好 写字习惯的过程,是训练学生具备熟练写字技能的过程,是提高学生 书法欣赏能力的过程。

低年级每天随堂练字 10 分钟的有效性: 在常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下, 充分利用 10 分钟左右的的时间,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让 学生学写规范的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掌握书写技能,大 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 度和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对汉字、 书法的兴趣, 使学生 “爱 写字,写好字”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写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重视写字教学,将 使学生终身受益。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提出:养成正确的写 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汉字,初步感受 汉字的形体美。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写字教学出现了被淡化的危机, 将“写字”置于课末作统一处理,写字往往成为了一种教学的附属和 点缀,存在各种弊端:写字时间过于集中,属于学生自主练字的时间 十分有限;写字环节设置不够合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望子成 龙心切,提前在幼儿园开始教孩子写字,但却往往忽视孩子写字的姿 势。

坏习惯形成了, 就很难纠正。

错误的写字方法, 既影响字体美观, 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本课题研究旨 在通过每天随堂练字 10 分钟练字的有效性的实验,改变原有的写字 教学弊端,改变学生写字态度习惯,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质量,结合 本班实际,开展了低年级每天随堂练字 10 分钟实践研究,从课堂教 学层面,探究良好写字习惯形成规律,识字、写字结合的教学模式, 探究有效写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的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为了让学生在小 学起步阶段扎扎实实打好写字基础,提高书写质量,培养浓厚的写字 兴趣,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 学生的写字素养,确立本课题进行研究实践。为了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让写字扎根语文课堂。让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每个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 中安排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 写中增强练字意识, 讲究练字效果。

从小学低年级起就重视写字教学, 要求学生学写规范的汉字, 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课题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 古代和现、 当代的写字理论, 指导课堂实践 2、行动研究法:对低年级学生写字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原始数据。

从写字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 写字课堂实例,考察学生在写字习惯、写字兴趣、写字姿势、写字技 能等方面提高情况。抓住每天 10 分钟随堂练字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经验总结法:对写字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 相应的理性认识, 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日后的经验推广奠定 良好的基础。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 掌握如何运笔等写好汉 字的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较熟练地掌握书写技能 , 保持学生写字学习的热情,激发浓厚的写字兴趣,提高书写质量。

2、 主动运用并探索出提高每天充分利用 10 分钟随堂练字有效性的教 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写字方法,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3、创建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每天 10 分钟随堂练字有效的指 导模式,每节课都安排至少 10 分钟练字时间,让学生读帖入心,通 过“读”字, “说”字, “临”字, “评”字,从而写一手好字。

4、学生学会使用田字格,借助田字格分析不同的字形要如何安排结 构,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写字的技能并形成规律。形成写字 前认真观察、思考和努力写规范字的习惯 。 5、以论文、案例、实验研究报告等形式,积累写字教学的经验, 逐步形成系统的方法,为更好地开展写字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的内容 1、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形成规律。了解班级写字教学课堂 现状及学生书写水平,查找问题,总结得失。

2、在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把识字、写字有机地融合,提高识字、 写字的效率。

调整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每天落实 10 分钟随堂练字要求。

练字过程中,抓住字的不同特点,确定训练重点。

3、教师要重视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的指导。加强范写,要重视字 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指导。教学生学会使用田字格。

4、探究写字方法指导,构建每天 10 分钟随堂练字有效的指导模式。

在随堂练习中, 教师示范引领, 科学指导, 采取一定的评价激励制度, 促使学生保持写字兴趣。

5、开展写字竞赛。为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形成勤于习字的风气和竞 争局面,将开展学生优秀作品展览。

6、加强写字教学经验总结。课题实验教师每学期上报一份写字教学 方面的经验总结;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步向本年级、全校辐射,推广 成功经验。

七、课题实验具体要求 (一)教师自身必须先练好基本功。

1、练好“三字”基本功。自身练好三字,实验教师要精心设计和 书写课堂板书,精心备课。 2、练好指导功。实验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学生写字特点、途径,开展 教研活动,坚持学习,积极探索写字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指导水平。

3、认真学习新理论,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增强实施完善研究 方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搞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有效落实每天随堂练字 10 分钟要求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 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1、要有精当的指导设计。有具体重难点指导、讲解、示范。

语文课上识写结合,在课堂上能“随文识写” 。语文课上识字教学时, 不光要注重生字的音、义,还要重视形体分析,指导写法。写字指导 要精当到每一个笔画写法,笔画间互相呼应,结构布局,整体安排好 等。要有个别指导安排。

2、落实“10 分钟天天练” ,选择重点指导。

原则上每天语文课上学生练字时间要不少于 10 分钟。练字时老师要 做到讲解、示范相结合,深入学生当中相机指导,利用评讲、激励环 节。纠正典型错误,帮助学生寻找书写规律。

3 要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意识,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练字目的是用字,要求学生做语文作业时和练字时一样认识书写,做 到练用结合,以用促练。

(三)实验成果展示要有实效性 1、学生教科书中田字格描红、 《小学硬笔习字》 、 《书法课堂》等要在 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正确使用。教师要有写字教案,学生写字练习 作品要有评价。

2、要开展多种写字活动,营造浓厚的写字氛围。

班级组织的写字比赛扎实有效。每学期举行写字比赛,评先“星级” 写字能手,举办学生书法展。采取多种方法强化,遵循书写规律,严 格要求,促进学生提高写字水平。教师写字教学随笔、论文等要有针 对性,实用性。

(四)对学生的要求 练习用铅笔写字, 写得正确、 端正、 整洁, 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 人的可持续发展, 以学生写字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 旨。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 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 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 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写字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 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

九、本课题研究组织的安排 1、实验班级为东海县和平路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班级共 66 名 学生,其中男生 35 名,女生 31 名。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开展专题研 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课题实验教师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跟 踪研究、指导与服务。

十、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2012 年 12 月到 2013 年 12 月 (二)具体步骤: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2 年 12 月至 2013 年 2 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理论知识,准备实施。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3 年 3 月至 2013 年 10 月) (1)全面启动实验活动,深入课题研究,探索实施策略,积累实验 资料。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 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 年 11 月至 2013 年 12 月) (1)总结实验情况,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推广实验经验。

(2)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 充、完善工作。汇编课题案例、论文。

十一、研究成果形式 (一)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实材料、录音、文字资料。

(二)问卷调查。 (三) 用事实说明问题的研究报告, 学术论文, 教学随笔, 案例分析。

(四)各种课件、影像资料等 (五)体现每天随堂练字 10 分钟的有效性的公开课。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 禁锢、 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对话过程 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这个流程中, 师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那么,如何使对话能优质、高效地展开 呢?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 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 读写的基础。

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们在学习领会 语文新《标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尝试了几方 面的改进。感觉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倾吐的过程,阅读 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 程, 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

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 阅读对学生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的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例,学生通过教材找到写作的素材 和范本。

故阅读教学中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在阅读中教给写作借鉴, 在写作中促进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体 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写作的联系,在写作教学中又注重联系参考 阅读过的课文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然而,在阅读和写作 教学上,往往是读写分家,难于有机结合。而要全面完成这一教学任 务。必须把入围的每一篇课文看成是“例子” ,作为例子,作为凭借, 去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智力,如果单 纯依靠教师讲授或繁琐的课文分析,是培养不出这种能力,完不成语 文教学任务的。当然,必要的讲解是应当的,但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帮 助学生掌握要领,并必须凭借课文进行严格的训练。否则,费时费力 不少,收效可能甚微。要记住,语文课是工具课,所谓工具,是离不 开实际操作的。

牢牢掌握工具性这个特点, 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 才能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结合语言文 字进行有效的训练。通过又一个学期的研究,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形式 内容:1、精心设计主体参与型教学的课例。2、研究学生在课堂 上的参与的程度,数量、方式以及参与活动是否有效。3、研究课堂 合作的行动策略和理念。

形式:围绕“读写结合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确定课题后,并将与同事进行深度的研讨并付诸于课堂实践,最后形成反思性 说课设计。

二、研究过程 本学期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 我们组织了同 组共研讨课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 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说,反复听评,从研、说、听、评中推敲完善 出精彩的案例。

1、学写自读批注,激活练笔潜能 在阅读文本时,读者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 熟悉的生活、或自己曾经历的事情,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对 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让学生“读出自己” ,将阅读的心得、评语写 在文章后正文空白处,有机整合原有知识与文章知识,体会写法,品 味和欣赏、积累语言。写自读批注,是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钥匙;是 加深读者感悟的桥梁;是提升思辨的平台,是由读到写的自然迁移。

写批注可采用“三读三写”法。一读,扫清文字障碍。二读,赏 析文本语言。第二遍阅读时,勾画优美或者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 必要时写上“注意” , “用心牢记”等提醒语,看似简单的勾勾画画, 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淀语汇。三读,记录智慧火花。第 三遍读时,要边读边思考,及时记录自己感触较深,或有感而发的瞬 间思想火花。

“三读三写”法,让各个层面学生的读写潜能都得到了 发挥,使读有所获,写有所依,为他们的动态发展提供了空间。

2、巧用课文插图,读想说写交融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融入了大量的课文插图, 几乎每篇课文都配 有一幅或多幅画图,图文并茂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可 以说课文的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时,教师 如果很好的利用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容,而且能逐步提高观察和想象等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表达和写作 的愿望,激发学生写的乐趣。思维在广阔的想象空间驰骋,语言在宽 松愉悦的氛围里流淌, “要我写”自然变成了“我要写” 。

3、品味经典段落,掌握写作技巧 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片段,适时进行片段的模仿与迁移,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结尾。掌握句式的表达和段落的构成, 以及一些简单修辞方法的运用,继而在仿中创,打通读写结合的思维 通道。因此,我引导学生仔细读文,并谈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答道: “我喜欢‘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这句话 中‘大道’和‘小路’正好相对,让人体会到大道自然美好,但自己 达不到时就降低目标,做最好的小路,这也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比喻 与比较运用的很准确,也很生动。而且,学生一下就体会到了作者的 用意。

4、感悟古诗意境,培养写作品质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 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 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古诗教学时,在课上,可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悠远意境,品味令人 叫绝的凝练之笔,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课下,注重古诗词的拓展、 延伸,运用对古诗改写等方式,使学生与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改 写过程中,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展现,诗与情,情与境,境与言 交融,也激发了丰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品质。

《长相思》重点讲述将士出征的悲壮与思亲。所以我在新授课之 后加入了学生的读写训练。先让学生带感情朗读全诗,读后想想塞外 的凄凉,体会家的温暖,待情感酝酿好之后,引出“故园无此声。

” 启发学生,蓄积已久的情感之堤瞬间崩塌,思绪如奔涌的潮水一泻而 下。学生们写的非常精彩。

三、阶段成果: 在教学中自然地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糅到一起,由读句写句, 到读段写段, 到读篇写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

这样的教学, 有助于读中借鉴从读学写;在教学中提供程度适合的范文,学生学有 榜样,便于模仿,逐渐由仿到创;安排大量的读写训练,给学生提供 尽可能多的表现的机会。实验做到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 训练为重要手段,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因而有效 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后期调整 整理好过程性资料,反思,撰写论文,准备结题。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学 科: 语文姓 名:肖明昌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 而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好书的滋养与熏陶。

但目前人们的人文精神、 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因此,我们要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 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 “高耗低效” 的误区, 学生阅读面窄, 朗读水平差, 语言表达能力差, 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 却不愿花 30 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

(2)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导致学生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地进行阅读。

(3)阅读的内容过于片面。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读物偏重于教育 性、科普性、知识性,家长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安排孩子的阅读,学 生受自身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选择有益的书籍。相对 而言,对文学作品的推荐显得比较薄弱。

(4)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保证。受应试教育心理定势的影响, 教师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生沉迷在题海、试 卷中, 没有时间去阅读优美的经典。

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

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读书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营造 自主、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培育会学习、行为良好、爱 好文雅、绿色环保的具有现代人文理念的人,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 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整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目、家长 必读书目。

2.创设让人渴望的阅读环境,整合让人惊奇的阅读资源,开展让 人神往的读书活动, 探索一套能激发师生与家长阅读热情的可操作性 策略。

3.构建教师、 学生、 家长共同成长的读书沙龙,营造开放、 人文、 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显性目标: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 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 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 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 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人人参与读书成为学校、家庭一道亮丽的风景 线。

2.隐性目标: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丰厚的人文底蕴, 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全校师生热爱阅读、喜欢思考,形成浓厚的 学校文化特色,努力达到“读书,让学校精神起来”的目标。创设浓 郁的阅读氛围, 注重硬、 软件建设, 每个班集体要尽力营造读书氛围,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核心。

3.综合目标: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校各学科教学效率,形 成开放的校园、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探索以课堂为主体,课外 校外为两翼的大阅读教育模式,形成鲜明的课外阅读特色。

四、课题研究对象:坡庄小学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知建构理论。

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 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 构造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

所以, 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 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2、教学认识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 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 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使 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具有自觉能动性、独 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3、积极强化理论。

强化学生积极行为产生的内部情感体验,使积极的情感态度得到 巩固,并对以后的更高层次的情感态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对学 生阅读中的点滴体会及闪光点、成功点或创新处,应运用各种方式予 以积极强化,如鼓励和表扬、赏识等,以巩固学生的积极行为。

六、研究策略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 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 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 炼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队伍。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 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 经验。避免一切从头做起,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 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 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 用。

4、文献资料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 相关研究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 与实践创新,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 课题成果的高水平。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 1.营造适于学生阅读的校园文化环境。

(1)教学楼的走廊上分别悬挂名人名言和师生的优秀书画作品、 座右铭等,设计成文学艺术长廊。

(2) 开展书香班级创意布置比赛, 发动学生收集家庭藏书目录, 让教室里的图书角“活”起来。让学生每天与书相伴,使学生在校的 每时每刻受到熏陶,让师生生活在一个充满读书气息的潜在课堂里,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学校设立图书室,图书室要丰富藏书量,开架向学生借阅 图书,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读书,图书管理员每月要设计好书推荐的宣 传画,引导学生读好书。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探索教师阅读习惯的培养途径。要求师生制订个人读书计 划,安排好读书时间,思考读书反馈形式,定期对照,督促自己抽时 间读书,逐步养成读书习惯。倡议教师每年至少自费订阅两种教育教 学刊物杂志。每年要求教师填写读书卡,交流读书乐。让教师填写一 年中阅读的各种书目,发表自己的一句话感受,并且将自己读的一本 好书推荐给其他教师。力求在教师队伍中营造学习的氛围,研讨的氛 围,以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促使教师更具有人文精神。 (2)探索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措施。

①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必读书,每半月每班开设一次书刊阅读课。

② 开展“好书天天读”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经 典作品。学校画出表格展出每个学生的阅读的进展、进步情况(二年 级以上学生都要摘抄读书笔记,根据笔记或背诵情况,学生将所读的 书名贴到读书板上)。班级要制定班级读书计划,要求学生每天进行 20-30 分钟的阅读;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和一句名人名言(各班可根 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每周二首诗或二句名言”等)。每半月教师 要带学生到图书馆上一节阅读课。每月学生要读 2 本左右的好书。第 四周的星期四综合时间活动时间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交流活动, 评选读 书之星。

③背诵读书名言。学校开展全校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收 集读书名言活动,向全校推荐 100 条读书名言,要求班级布置中外名 言上墙、上黑板报;再根据年级不同要求选择背诵。

④开展教师、家长、学生读书情况调查。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 的阅读状况。让教师了解学生、家长的读书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引 导和教育,同时针对调查内容审视自己的读书情况,让每位教师真正 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3.组织多样的读书活动。

(1)组建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沙龙,为开展文学导读活动搭 建平台。每周有班级读书沙龙,每月有年级读书沙龙,每两周业务学 习有教师分组的读书沙龙。定期有家长和全体教师的读书沙龙。读书 沙龙每次活动都有组织、有主题、有记载、有照片,以此营造良好的 读书氛围。让教师在读书中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身内涵。并组织教 师、家长、学生共同畅谈读书之乐,相互交流,资源共享,让学校真 正开放。

(2)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①订好一个计划。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订读书计划,并根据所推 荐的读书目录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每周二、四早上 8:00-8:15 为晨 读时间,教室里必须有琅琅的书声;每周三、五中午 12:00-12:20 为阅读时间,学生须静心看书,每天回家需保证半小时的阅读。

②制作一张书签,可以把书签设计成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可以 把书签设计成各种书的形状, 可以在书签上写上勤奋读书的格言和名 句,各班进行展评。 ③开展一次交流会, 各班级由语文教师组织一次 “读书交流会” , 以“名人名言”、“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者”等小板块,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 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④开展美文诵读活动,以美文的滋养达到陶冶身心的目的。

⑤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讲故事比赛,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占据 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发挥其潜存的能量。

4.将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

(1)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交流会,从形 式上看,有竞赛、辩论、朗诵、介绍、交流等等;从内容上看,有名 著欣赏、方法介绍、读书体会交流、好书推荐、古诗文朗诵、名言成 语积累等等。

(2)渗透于课堂。课前一分钟阅读活动。此活动是一种常规性 的导读活动,内容丰富,有课前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诵古诗词、一分 钟即兴读新闻、一分钟欣赏同学们摘录的精彩一句话等。

5.读写结合。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建立读书成 长记录册,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写一写读后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 活,用笔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等等。养成 记日记的习惯,每周至少写一篇周记。

八、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

进行前期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 组,写好申报表,制定详细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阶段 实践研究,出版学生刊物,举行座谈会,初评研究成果,举行专 题论文研讨会。验证取得的初步成果,举行专题研讨会,活动心得交 流,编辑师生优秀作品。撰写实验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编印 成果材料,邀请专家鉴定。

第三阶段:结题工作 出版课题论文专辑,收集实验资料,课题实验研讨会,完成课题 实验报告,做好实验结题准备工作,上交有关实验资料本阶段采用的 方法有理性概括、 经验交流、 研究报告、 论文集、 示范课、 音像资料。

九、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1、全面调查并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优化读书环境,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 读习惯提供良好条件。

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 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研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十、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生方面 1、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 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 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在老师的指导 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 书活动、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课余时间,人人争 着借书, 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 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2、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这 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因而,要将课外阅读视 为一项系统工程, 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 切实抓好。

俗话说, “冰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 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所以应遵循从简到繁、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读多——读深——读透”的步骤进 行。

3、 大量的阅读, 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常常问 我:“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我的许可,他们 往往特别高兴。的确,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学生 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 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 惯得到较好养成。

4、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能。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大量的阅读,特别 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 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 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 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 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 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 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 “欣 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 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 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 阅读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要珍视 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把 自己阅读中独到的体会、感悟真实地写下来,甚至还可以是自己对文 章的故事改编。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 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阅读感悟, 才能进一步达到理 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二)家长方面 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家长为孩 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明显上升,有几十位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 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学生真正养 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 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位家长说道: “和孩子一起读书会带 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 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和孩 子一起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 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做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 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 个读书型的家庭。

(三)教师方面 经过三年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对课外阅读有了更 多更深的了解。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以及教育家叶圣陶和语言学家吕淑湘等名家 大师对于阅读的精辟论述,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并积极记录自己 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经验。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摸索 出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指导方法。

并且改变了片面追求课 内知识,追求卷面分数的局面,开始重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 养。与此同时,教师也和学生一同成长。

十一、 困惑与反思 在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 些喜悦,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存在不少困惑: 1、我校留守学生较多,读书氛围较为淡薄,托管家长的课外阅 读意识不够强。

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社会环境是我们必须解决的 一大难题,而且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所以应该把阅读 社会化。

2、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独特性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受教师的 直接影响更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的 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 着方案的实施效果。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让更多教师 也投入到书香中去,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问题。

3、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 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 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 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 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 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4、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里面既有宝藏,也有垃圾。教会学生利 用网络查找资料后,如何避免学生接触不良文化,还需学校、家庭和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5、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 问题。

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完善课题所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 2、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3、《杜威教育名篇》 科学出版社 4、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学出版社 5、《与孩子共同成长——写给家长的信和便笺》 6、《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出版社 7、 《小学生的 21 个好习惯》 8、《让阅读点亮学生的生命》 孙云晓 孙宏艳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福建教育 孙云晓 常丽华,小学语文教师 北京 王晓春 华东师范大 孙云晓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邹泓 赵祥麟 北京出版社 王承绪 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gerenzongjie/26366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