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中国最傻的有什么人_最疯最傻的人赢了

其他范文 时间:2023-01-29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国家生产桑塔纳2000一般的投资是十几个亿,当时他手上却不到一个亿,而他却要自己造汽车,为此很多人都以为他疯了,而他就是靠着这股疯劲成就了中国第一个民营汽车品牌――吉利。他就是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2002年吉利汽车产销量为2.4万辆,到了2009年4月,这个数字就变成了23万辆,销售额超过120亿元,从而实现了6年的时间,10倍的高增长。
  其实,就在李书福开始其造车行动的前两年,在全国就已经掀起了一场民营企业造车运动:单是浙江和江苏两省,就至少有八家以上的民营企业纷纷提出了造车战略,而最后一个没有任何先发优势的吉利,却成为硕果仅存的一家。
  李书福21岁的时候,他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作坊式的小厂,替一些大冰箱厂加工小配件。当时冰箱市场的供不应求带动了制冷元件产业的发展。这个小厂从小配件一直做到一些核心部件,李书福看准了这一商机,请上海专家攻克了冰箱蒸发器的技术难关,逐渐成为浙江省首屈一指的制冷元件供应商。两年后,李书福逐渐向下游产业渗透,成立了北极花电冰箱厂,开始制造成品冰箱。北极花冰箱在很多市场纷纷脱销,品牌逐渐得以建立,李书福也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
  1998年的一天,李书福去某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参观考察,看见汽车产销两旺的势头,就向该企业老总提出为他们做车轮钢圈配件。对方一听,笑道:“这种高技术含量的配件岂是你们民营厂能完成的,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去!”不信邪的李书福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公司,大胆提出要自己制造汽车。结果不想却遭到周围的一片反对声。
  让人没想到的是李书福想到就做,他还真就到省里找相关部门,要求生产汽车。主管官员一听立刻瞪大了眼睛,自然李书福遭到的是否定的回答。可是李书福并不死心,他又问:“如果不让搞汽车,可不可以搞汽车实验?”这位官员想了很久才答道:“搞研究是可以的嘛。”虽然得不到主管部门的许可,固执的李书福还是在临海市征地850亩,打着造摩托车的幌子,筹建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
  很多人都以为李书福不只是疯了,而且还变傻了,有人说,他这不是在生产汽车而是在赌命。的确,如果李书福最终拿不到汽车生产权,数亿元的投资都将付诸东流。为此,李书福又一次次到北京,奔走呼号;一次次到国家生产主管部门,阐明自己的观点。
   可壮士断腕般的豪情并没有融化国家政策的铁板。其他民营企业造车,都给自己留了后路,原来的产业不放弃,把造车变成一个“大诱饵”,希望以此钓得政府的支持、银行的青睐。所以只有李书福最“疯”、最“傻”,他不要国家和银行的一分钱贷款,一说造车就不干别的了,心无旁骛,把身家性命全都赌了上去,别的企业知难而退了,而他却“走投无路”,只能一门心思地向前冲。
  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书福的梦想柳暗花明,某部下属的四川一家生产小客车的企业濒临倒闭,于是经过多方努力,吉利与之合作成功。对方以目录、生产权、部分设备等折价入股,吉利投资1400万元,成立四川吉利波音汽车制造公司。李书福又靠“借腹生子”终于拿到了小客车、面包车的生产权。虽然拿到了生产权,可是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想生产汽车谈何容易,于是,吉利不得不从最低端的“手工造车”开始。拆奔驰、仿夏利,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实验,1998年底,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车下线。
   在这个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内,李书福明白,只有“低价”才能成为最初打开市场缺口的法宝。当国人还在争论德国车好还是美国车好的时候,他却说中国车最便宜,并以令人咋舌的低价杀进汽车市场。李书福把“吉利豪情”的市场价定在4.79万元,成为当时中国最便宜的“电喷车”,其优越的性能价格比,得到了众多家庭购车者的关注,市场需求渐旺。接着,李书福通过对市场的精耕细作,吉利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现拥有286个4S店、489家品牌经销商和569家服务站 ;而通过对自主创新的不断追求,吉利目前已拥有八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的轿车。面对金融危机,李书福又给吉利定下了新的目标,2009年要实现产销增长20%。
  李书福成功了,他用自己企业家的精神点亮了自己的财富人生。有人说,如果没有李书福执著于生产经济型轿车的那种蛮劲,那么对于中国普通家庭来说,汽车消费也许会推迟十多年。
  细数李书福的成功之路,我们可以发现 :企业确实是需要那么一点疯劲的,但李书福的“疯”并非是一种“匹夫之勇”,李书福有着这样的企业家精神:拥有美好的梦想和信念,面对现实既要有不管不顾的执著,也要有精打细算的智慧,这是一种理性的疯狂,这也正是李书福的成功之道。
  摘自《安庆日报》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22621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