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基于新兴网络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想教育心得体会800字

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25

【www.zgzsclpt.com--心得体会】

  据一项调查表明:有74%的大学生喜欢使用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联系,63.7%的大学生通过聊QQ、上MSN交流,71.2%的学生偏爱运用电脑网络查阅资料。但新兴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它为广大学生提供信息、活跃思维、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非同以往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基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因而认清新兴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积极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新兴网络媒体手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时代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一项十分重要而相当紧迫的任务。
  1 新兴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新兴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领域为之扩大,阵地为之延伸,内容为之丰富,难度为之加大,形势为之多元,①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积极影响
  集图形、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新兴网络媒体,首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从原来的单一性、单向性走向了多样化和立体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交互式远程教育进行异地、全天候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加便捷、及时和有效;其次实现了实时的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从而进一步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其实效性;再次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网络搭建起来的平台上进行平等、自由的思想交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性。
  1.2 消极影响
  第一是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尤其是欧美伦理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大肆传播和渗透,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带来巨大的振动和冲击,往往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第二是繁杂的网络信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干扰,一是海量的信息会易于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各种不准确甚至是虚假的或有害的信息传播容易使广大学生迷失方向。再次,网络的隐蔽性给大学生发挥个性和发泄情绪等提供了最佳平台,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导致部分大学生失去道德规范的自我约束功能,丧失网络道德伦理的底限。最后是网络的虚拟性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使得部分学生沉迷在虚拟现实之中,企图逃脱真实世界,容易患上性格孤僻、逃避现实等心理疾病,久而久之还会造成诚信危机和人格障碍。
  2 开展大学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体系
  首先应借助网络新兴媒体,将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和校园网络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为此笔者建议由高校党政主管领导牵头,由宣传、团委、学工、社团组织、校园网络管理等部门领导参与,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编制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规划,把校园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范畴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确保顺利展开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为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的力度,在经费、设备、人员上给予坚实保障。针对当前数字校园硬件建设已初见成效的现实,侧重点在包括应用软件和人才队伍在内的软件建设上。一方面组织校内网络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及时填充具有时代特点的,有较强感染力、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以适应和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②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政工队伍建设:通过举办网络政工队伍的网络技术知识培训、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等方式来不断加强政工队伍的政治素养、网络道德、网络技能、网络规范、网络信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③以便网络政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逐渐提高,以及时掌握和关注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正确评判大学生的网络社情民意,将单向引导与交流互动结合起来,提升网络政工队伍的网络业务素质和网络人格魅力,将他们一个个培养成高校的网络意见领军人物。
  2.2 整合各方资源,构筑网络平台
  第一,大学要整合思想、文化、娱乐、科技、学术等课内外资源,构建立体化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在校内资源整合方面主要做到“三结合“:(1) “两课”理论教育要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设立“党建之窗”、“理论智库”、“形式政策热点”、“红色歌舞影视”、“在线答疑解难”等网站和网页,再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实际情况,将“两课”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生动展示和表现,这样不但能丰富高校的网络思想文化内涵,又能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动态性和实效性;(2)心理健康教育要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利用网上QQ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网上心理治疗等网络支持途径,共性化和个性化双管齐下,帮助解决广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及时干预和化解学生心理危机和精神失控,特别是针对患有“互联网上瘾综合症”的大学生开展适时、持久和有效的心理治疗;(3)就业、择业教育要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依托网络平台及时公开、公示有关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最新政策法规,及时解答广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等合理、高效地选择职业,顺利就业。④
  第二,要精心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立“学校―学院(系)―班级”的三级网络体系。其中,高校可统一建设集思想性、学习性、服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⑤通过思想性引导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通过学习性吸引学生的积极广泛参与,通过服务性吸引学生的目光普遍关注,通过交互性增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学院(系)要重点建设专业性强、特色性浓、服务内容丰富的个性化网站,提振网络人气,吸引学生参与。班级要通过班级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将“集体观念”、“团队观念”体现在网络中,准确、及时了解班级每个成员的思想动态和精神动向。
  2.3 创新教育手段,搭建互动渠道
  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上,首先要发挥网上教育辐射面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等优势,举办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等活动,将灌输式教育与引导式、启发式教育相结合,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便利性。其次应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自我教育、自发参与、多对多交互式等功能特点,开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红色旅游、网上视频会议、网上主题沙龙、QQ群聊、主题BBS(论坛)、主题(微)博客、校园通讯集团通话等,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和自觉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和群体教育,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师生平等交流的情境下,有的放矢地答疑解难,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地沟通,切实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增强新兴网络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动态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再次是学校宣传部、学生处、学工部、校团委和各院系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通过建立网上咨询室、公共邮箱、QQ群、手机短信、飞信、微博微信等平台,尽其所有地利用新兴网络媒体优势,开展适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力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手段和形式。
  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渠道上,一方面努力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经营好网上“两课”、新闻快递、时事消息、时代焦点、专家评论、时代论坛等互动栏目,充分展现高校的文明形象、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⑥另一方面开设具有开放型、交互性、时效性的校领导、职能部门电子信箱、QQ群和博客等,开展在线交流,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师生的当前思想动态和热点关注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协调和沟通工作,纠正错误信息,防患未然、将不良苗条消灭在萌芽状态。
  2.4 建立监管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第一,高校要配合信息行业主管部门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工监控等手段,对网上信息进行检查和过滤,构建功能强大、多重防护的网络“防火墙”,及时了解和掌控网上信息,并将“黄赌毒”等有害信息及时实施“扫描”、“过滤”和“杀毒”处理,正本清源,尽其所能地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源头管理,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以保证网上信息的安全、文明与健康,最终形成健康的新兴网络教育环境。第二,高校要加强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创建,拓宽对大学生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完善信息监管的机制,牢牢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精心打造自己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反击各种腐朽、颓废等思想的渗透和侵蚀,以主流、正面和绿色网络信息的强大攻势占领网络空间,净化网上环境。⑦再次,要利用带有疏导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伦理价值和网络法制教育,⑧来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和不良思想抵御能力,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网络毒品。最后要加强网络制度建设进程,在遵守普适性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基础上,利用法律、技术和功能等规范手段,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使整个网络使用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井井有条,并及时有效地判断、审查和处理大学校园网络中易引发社会争议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维持舆情民意的安全稳定、保卫大学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一方净土。
  第二,要精心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立“学校―学院(系)―班级”的三级网络体系。其中,高校可统一建设集思想性、学习性、服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⑤通过思想性引导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通过学习性吸引学生的积极广泛参与,通过服务性吸引学生的目光普遍关注,通过交互性增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学院(系)要重点建设专业性强、特色性浓、服务内容丰富的个性化网站,提振网络人气,吸引学生参与。班级要通过班级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将“集体观念”、“团队观念”体现在网络中,准确、及时了解班级每个成员的思想动态和精神动向。
  2.3 创新教育手段,搭建互动渠道
  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上,首先要发挥网上教育辐射面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等优势,举办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等活动,将灌输式教育与引导式、启发式教育相结合,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便利性。其次应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自我教育、自发参与、多对多交互式等功能特点,开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红色旅游、网上视频会议、网上主题沙龙、QQ群聊、主题BBS(论坛)、主题(微)博客、校园通讯集团通话等,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和自觉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和群体教育,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师生平等交流的情境下,有的放矢地答疑解难,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地沟通,切实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增强新兴网络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动态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再次是学校宣传部、学生处、学工部、校团委和各院系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通过建立网上咨询室、公共邮箱、QQ群、手机短信、飞信、微博微信等平台,尽其所有地利用新兴网络媒体优势,开展适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力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手段和形式。
  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渠道上,一方面努力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经营好网上“两课”、新闻快递、时事消息、时代焦点、专家评论、时代论坛等互动栏目,充分展现高校的文明形象、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⑥另一方面开设具有开放型、交互性、时效性的校领导、职能部门电子信箱、QQ群和博客等,开展在线交流,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师生的当前思想动态和热点关注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协调和沟通工作,纠正错误信息,防患未然、将不良苗条消灭在萌芽状态。
  2.4 建立监管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第一,高校要配合信息行业主管部门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工监控等手段,对网上信息进行检查和过滤,构建功能强大、多重防护的网络“防火墙”,及时了解和掌控网上信息,并将“黄赌毒”等有害信息及时实施“扫描”、“过滤”和“杀毒”处理,正本清源,尽其所能地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源头管理,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以保证网上信息的安全、文明与健康,最终形成健康的新兴网络教育环境。第二,高校要加强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创建,拓宽对大学生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完善信息监管的机制,牢牢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精心打造自己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反击各种腐朽、颓废等思想的渗透和侵蚀,以主流、正面和绿色网络信息的强大攻势占领网络空间,净化网上环境。⑦再次,要利用带有疏导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伦理价值和网络法制教育,⑧来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和不良思想抵御能力,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网络毒品。最后要加强网络制度建设进程,在遵守普适性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基础上,利用法律、技术和功能等规范手段,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使整个网络使用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井井有条,并及时有效地判断、审查和处理大学校园网络中易引发社会争议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维持舆情民意的安全稳定、保卫大学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一方净土。
  
  注释
  ① 赵文永.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中):55-56.
  ②⑧郑志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问题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中):56-57.
  ③④凌石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3-114.
  ⑤ 钱雪华.基于网络文化新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视域[J].教育与职业,2010(30):59-60.
  ⑥ 马碧侠,卫晓君.网络热词现象的多维透视――兼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新闻知识,2010.12:77-79.
  ⑦ 陈从楷.谈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1.9:122-123.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xindetihui/20768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