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哥特视角下的《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_哥特玫瑰花窗

其他范文 时间:2022-09-30

【www.zgzsclpt.com--其他范文】

  摘要: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是一部运用哥特手法的经典之作。它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发展,环境氛围和人物性格三个方面。作者通过哥特式叙述手法的运用,描写了爱米莉悲剧的一生,深刻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南方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关键词: 哥特;威廉・福克纳;冲突;环境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028-02
  一、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西方文坛公认的“现代经典作家”和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对福克纳而言,美国南方是他的家乡,是他性格塑造的地方,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源泉。他以其所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持续并深入的描写美国南方历史变迁,人物浮沉和世态炎凉的历史景象。福克纳以“哥特式小说”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而著称于世,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在其创作中大量运用哥特式叙述手法,在其作品的恶棍式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编织、场景描绘和神秘恐怖氛围营造、主题表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元素。他通过借用哥特式的叙述手法揭露人性中的阴暗面,对社会道德进行批判和探索,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是福克纳写的第一部同时也是他最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塑造了爱米莉这一形象,一个代表南方旧社会倒下去的 “纪念碑”。在写作技巧上,他成功地运用了时序颠倒,哥特式恐怖谋杀小说的叙述技巧,烘托出走向衰亡的南方氛围,传递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文学中的哥特视角
  “哥特”(Goth)一词原意是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人部族,他们以野蛮彪悍而著称。到了中世纪,哥特一词用来代指当时的一种建筑风格――“高高耸起的塔尖,厚重的石壁,狭窄细长的窗户,多彩绚丽的玻璃,幽暗的内部走廊,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的藏尸所”。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特一词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诡异,黑暗,诅咒,超自然和死亡美学” 等多种含义。而哥特式文学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以贺拉斯.沃波尔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为代表,这部小说的副标题就是“一个哥特故事”。这种小说通常将故事设定为发生在遥远的中世纪,以阴森恐怖的废墟或贵族宅邸为背景;主人公大多性格孤僻,叛逆,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哥特小说的故事情节离奇曲折,恐怖刺激。作者主要通过阴谋、凶杀、暴力、癫狂等主题来揭示人性的邪恶与丑陋,鞭笞社会的不公与罪恶。
  哥特小说之所以从产生之初就受到作家和读者的欢迎,是有着其深刻的心理根源的。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诗学》一书中指出,悲剧应当“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亚里士多德,2002:16),而哥特小说恰好迎合了这种要求。它通过激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读者置身其中,体验到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但又同时很清楚地知道这种害人的遭遇不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使得自己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得以宣泄,进而放松心灵,获得极大地情感满足与精神愉悦。
  美国的文学创作深受哥特文学的影响,并借鉴美国传统的文化,如庄园制度、清教信仰等,从而产生了美国本土的哥特式小说,并在20世纪40至50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扎根于美国南方深厚文化土壤的一批作家,他们的小说容纳了美国南方社会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丰富内容,并且关注各种人物在美国南方这一独特社会环境下的复杂感受。在福克纳的大多数“约克纳帕塔法”小说里都或多或少的用到了哥特式手法。由于南方的庄园制度、清教文化特别是血腥的奴隶制度,使得南方具有哥特小说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篇小说里,福克纳也不例外的使用了哥特式小说的方法。
  三、哥特特征的体现
  1、主题发展
  哥特式小说的特征之一是死亡。在这部短短七千字的小说中,福克纳写到了三个人的死亡:爱米莉的父亲、霍莫和爱米莉。作为南方旧贵族势力代表的爱米莉及其父亲的死亡,作者的描写是显性的;而代表着新生工业文明的北方佬霍莫的死亡则是隐性的。虽说是隐性的,但是三个人的死亡只有霍莫的尸体出现在了文章中,并被作者加以详细描写:“床上放着一具尸体,皮肉已经烂掉,头骷髅惨白可怕、龇牙咧嘴、双臂呈拥抱的姿势。”整个房间也阴森可怕,简直就是一座坟墓。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可读者在开始的惊讶悚然过后,仍会感到阵阵阴气,欲罢还休。福克纳通过对显性,隐性两种死亡的巧妙处理,起到了更加深入人心,发人深省的效果。小说以爱米莉的死亡开始,并以她的死亡作为终结,故事从始至终就被死亡的氛围包围着。死亡这一主题为小说的哥特式情节展开打下了基础。
  2、人物性格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的哥特特征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的人物塑造上。哥特式情节在本部作品人物中的体现主要集中在爱米莉和黑奴托比身上。爱米莉的哥特特征主要体现在她的神秘性和她的个性上。爱米莉自始至终都是以一位深居简出的老姑娘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父亲死后,她绝少外出;心上人离去之后,人们简直就再也见不到她了。”爱米莉对人们而言就是谜一样的存在。爱米莉的神秘感还源于她那令人难以捉摸的言行。在针对其言行的描述上,福克纳总是有意制造一些悬念,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当药剂师问她为何要买砒霜时,她拒绝回答。这令读者不禁猜疑。诸如此类的神秘事件都使得故事的恐怖神秘气氛升级,让读者的心中充满疑问,而作品的哥特色彩也就更加浓郁。
  哥特式文学作品最为经典的特征之一在于其中的恶棍英雄形象。这种类型的人物通常是自大而且固执,冷漠而且寡言。他们本身通常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他们所犯下的罪恶也往往源自他们所受的伤害与虐待。福克纳笔下的爱米莉就是典型的恶棍英雄。爱米莉的爱情以及她的所有经历都是悲剧性的。造成她悲剧的不仅仅是她的父亲和南方的父权制,还有就是充斥着整个社会的妇道观。父亲偏执的性格和对于“情人观念”的教诲在爱米莉的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身为“贵族小姐”的爱米莉在无形中承担着一种义务,背负着一种期许,她的所作所为不单单是她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着“玉洁冰清”的南方妇女,一言一行要符合南方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妇道观。世俗与社会无法成全她的爱情,她只有选择“杀害”这最后的方法来留住她的爱人,实现她的爱情,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黑奴托比是小说中的配角,终日里所做的无非就是拿着篮子进进出出,开门迎客之类的日常琐事,在故事中也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然而在这部短短的小说作品里,福克纳却提到了他有十余次之多。细究之下,不难发现,托比的存在对作品哥特氛围的烘托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首先,托比这一人物本身就是谜一样的存在,没有年龄,没有身世背景,没有言语。托比的存在就仿佛幽灵一般,会时不时地出现,却又无声无息的消失,比幽灵这种超自然的存在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其次,托比本身可以看做是南方传统的化身,南方传统文化在战后固然没有消失殆尽,在人们的心中仍有影响力,但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遗留在南方人民心中的腐朽落后的文化价值观念必会渐渐变弱,最终如托比般消失不见。
  3、环境描写
  人的生存和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并且会对这种社会环境进行不断地改良,使之能够与其自身更加的协调。但是人一旦被置于非常规性的陌生空间,就必然会产生出一种可怕的恐惧感。而哥特式小说恰恰是以展示这种非常态的环境为其显著特征。因为这种非常态性环境描写的文字更加能够引人入胜,产生共鸣。所以对爱米莉的认识就要从她的居住的环境谈起。故事的开篇部分就是关于爱米莉小姐的庄园及其周边环境的详实描写:“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塔尖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可是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代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的一干二净。只有爱米莉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四周簇拥着棉花车和汽油泵……”。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大批带有哥特意味的词语。在经典的哥特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通常就是这么一座年代久远却已开始破败,与当下的环境格格不入的大宅或古堡。而福克纳对这种哥特背景进行了切换,他将小说的背景从遥远的中世纪转换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战后南方社会中来。作者通过这种时代的变换,对作品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挪移,从而拉近了读者与小说的距离。这种切换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时代感,提高了读者的感知力。
  四、结语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虽是一部短篇作品,但却通常被视作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小说。福克纳借助哥特小说所独有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完整的呈现了南方社会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所经历的历史变革。他摆脱了模板化的人物描写和陈腐的应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时代感的哥特式写作手法。他精心构思的标题更是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使得《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成为了一部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伟大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文俊. 福克纳评论集 [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肖明翰. 威廉.福克纳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亚里士多德. 诗学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二版(增补版)[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content/20277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