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总结网!

[《马太福音》中比喻的三重主题] 马太福音5章1一12节

个人总结 时间:2022-09-29

【www.zgzsclpt.com--个人总结】

  摘要:“信”,“望”和“爱”是《圣经》最精辟的三字总结,从《旧约》到《新约》,这三个字都是恒久的主题,所有的章节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程度来讲述这三个最普通也最特别的道理。本文从《马太福音》选取部分章节,从比喻的认知角度,利用概念合成理论来挖掘这三个字更深层的意蕴。
  关键词:信;望;爱;比喻;概念合成理论
  作者简介:高寒(1986-),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140-02
  一、“信”
  不论是在旧约还是新约,以“信”为主要内容的教义的都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个简单的字常用来涵盖信心、信念、信仰。而在《马太福音》13:31-32中,耶稣借助一个明喻诠释了“信”的真谛:“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长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1】这句话将“天国”比作“芥菜种”,很明显是一个明喻,所体现出的寓言性与主题很好地融合。
  首先来看对这个比喻的解释。联系马太福音前后和具体的环境设置可以得知,这个比喻是耶稣传道时讲给自己的追随者和异教徒的,希望将“信”植于所有人心中,从而相信上帝的大能。这个比喻本体是天国,喻体是芥菜种。单从字面上看,很容易对这个比喻做出相应的解释,但无论是牧师神学家还是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这一比喻的解释都持有各有不同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是喻体夸张论,这种论点建立在普通大众的认知基础上:芥菜仅仅是与大白菜一般大小,更不用说芥菜种。作为普通蔬菜的芥菜根本不可能长得高大,甚至于让飞禽栖息于上,这样一来,整个比喻就含有夸张的意味和宗教的神秘色彩,以期由两者对比的强烈反差给读者心灵带来震撼。由此产生的解释认为芥菜种暗示着“信”,坚持自己的信念,一往无前地朝着自己认定的道路走下去,会遇见奇迹,就像比喻中写道的――一颗小小的芥菜种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另一种则是喻体与本体相符论。在坎伯・摩根的马太福音解经书【2】中,谈到这种芥菜时指出它是在巴勒斯坦一种很普遍的蔬菜,尽管不是树,但是一种灌木。把它描述成“园中的灌木,长成后大过原先数倍”【3】,远在新约时代当时还没有对植物有较为明确的分科,因而当地百姓都将它当成树,并当作一种凡人不配得的成功之象征。这种说法常常被人引用,作为芥菜种却能长成大树的证明。这样的考证又可以从天国角度去解释,天国起初如芥菜种一样,是隐藏微小的,但会慢慢产生深远的影响,足以改造四周环境,而“信”便是这漫长等待的见证。
  在这个比喻中,源域是天国,芥菜种,目标域则是“信”。天国象征着一种恒久存在的理想状态,可以说是人心的向往,芥菜种则可以象征“信”的开始和结果。目标域和源域看似并无关键联结,概念合成理论则可以给予这个隐喻以合理的解释,综合得出这样的结论:天国代表的“信”是永恒且客观存在的“信”,是“信”的静止的也是最终的形态,有着独立存在的规律和自身的生长运行机制;芥菜种代表的“信”,是人心中主观的“信”,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果恒久坚持,会从最初的微不足道积累成为巨大的财富。《马太福音》中这个比喻则是将两种不同形态的“信”结合在一起,全面地诠释出它的两种不同形态,让这一个主题显得更加立体和全面。概括而言,马太福音中的这个比喻可以理解为:“信”不仅仅是保持稳定的状态和固有的概念,还有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个人不断努力的完善自身,即是“坚持”,使“信”在主观和客观上达成统一。
  二、“望”
  “望”是一个可以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的字,上帝许诺的“天堂”给很多人心中植入了对“生”的动力,但这样的“望”并不抽象。《马太福音》(25:1―10):“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著灯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愚拙的拿著灯,却不预备油; 聪明的拿著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著了。半夜有人喊著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 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4】
  上述引用的内容主要写了五个聪明的童女提前做好了预备工作,顺利地随新郎入席,另五个愚拙的却被新郎拒之门外。其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隐藏于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十个童女”概括地比喻了等待上帝降临的信徒,“新郎”此时被比作是上帝,他的到来让一部分人得到了应有的奖惩。从故事的情节和内容的表述中不难体会到其中想要表达的道理――要预备好自己,要对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
  用概念合成理论来解释,可以发现这段经文中新的亮点。将源域看做是“十个童女”和“新郎”,那么与此相对应的目标域则是“望”。两域之间的映射似乎是空白,没有可以搭建的联系。实则不然,诚如上文中已讲到的信徒与上帝,信徒代表着人对于主观选择问题往往带有个体针对性,有的人对于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提前做好准备,有的人则愿意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再临时应对。而上帝的出现则暗指了未知成为现实时候的选择――现实对个体的选择。于是,不同的人便出现不同的结果。其不同差别的原因便在于“望”。《圣经》中的“望”并非着重于“希望”这层意思上,更多是“守望”、“盼望”之意。“守望”是在原地等候翘盼,由一种特别的动力作为支撑,相信某种可能会在未来发生,等待着可能发生的结果早些临近,可以说这是预备和自我的准备。当预备完好后,便是“盼望”。“盼望”不像“守望”是一种行为,“盼望”体现出的是一种心情,迫切的等待中多了几许的雀跃和兴奋。在用概念合成理论来认知这个比喻时,“守望”和“盼望”成为“十童女”选择不同的内在动因,“新郎”的突然来临又反映出对于“望”的有无给予的回报。这里的“守望”莫过于来自心底的坚持,与其说是相信耶稣选择自己,不如说是相信自己所认定的坚持。
  三、“爱”
  《圣经》将“爱”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马太福音》中便有一个比喻恰好证明了《圣经》中“爱”的特别之处。“迷失的羊”(马太18:10―13)中如是写道:“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注:有古卷在此有人子来,为要拯救丧失的人。)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若是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5】
  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充分利用了比喻的寓言性。《圣经・旧约》时期,所谓“牧者”一词带有颂赞意味的主要是耶和华。《圣经・新约》中,耶稣在生前的传道中将自己比作牧人:“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10:11)【6】在他死后,他的十二门徒继续他的传道事业,此时“牧人”一词又转换了指代对象,彼得在给基督徒和基督教会的书信中如是写道:“劝你们中间与我同做长老的人,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可以看出,“牧者”的存在非常重要,仿佛是指路的明灯,给陷入迷茫中的羊群一个明确的方向,唯一始终不曾变化的便是“羔羊”――始终暗喻的对象是人。而在“迷失的羊”的比喻中,耶稣乃是将自己比作是牧羊者,在他眼里,找到丢失的那只羊反而比没丢失的九十九只羊更让他欣喜安慰,他不是庆幸还有九十九只没有丢,而是要去寻找那丢失的一只,他注重的不是群体而是每一个个体,这一点就证明这样一位“牧人”与普通的牧人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他希望的是能够帮助做错的人找回纯真和善良,这便是典型的基督之爱。
  这个比喻很容易理解,从概念合成理论来分析,源域是“牧人”,“迷失的羊”,目标域则是“爱”。此时切入的重点的不应该是两域的映射对应关系,而是“牧人”对羊群中“迷失的羊”的那份执著,是“寻找”的这样一个动作和过程,“寻找”成了“爱”的表现方式。而“迷失的羊”则比喻那些误入歧途的人,被放弃还是被寻找,这个选择便是命运的岔路口。按照这种形式的理解,“牧人”成为了爱的施予者,“迷失的羊”则成为爱的承受者,“寻找”承载了“爱”的抽象的过程,源域和目标域便从“寻找”这个行为建立了前后的联系。另一方面,目标域中的“爱”又远远超过了普通意味上的爱,更多地蕴含了挽救。比喻的最后一句话,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层含义。“欣喜”是因为找到了那一只“迷失的羊”,剩下的九十九只羊已经表示出残缺,一百只才算完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爱”也是完整的,一旦残缺就意味着放弃,因而“寻找”带来的挽救给了“迷失的羊”重生的契机,也让这种爱多了一番滋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仍然为残害他的士兵祷告,希望上帝能够原谅他们的无知带来的伤害,以自己的血来清洗人中的罪恶,他爱着世人,就是这种宏大的“爱”决定了他的生命注定是以悲剧划上句点。 “爱”在此处扮演的便是原谅的行为,如何去“爱”,耶稣为仇敌的祷告成为一种挽救。尽管是宗教意义上的救赎,但是一切的起因皆由“爱”而生。
  注释:
  【1】新约,中国基督教协会,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003:13.
  【2】[英]坎伯・摩根,英国知名传道人,素有“解经王子之称”,著有《摩根解经丛卷・马太福音》.
  【3】[英]坎伯・摩根,摩根解经丛卷・马太福音.美国:活泉出版社.2001:132.
  【4】新约,中国基督教协会,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003:32 .
  【5】新约,中国基督教协会,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003:22.
  【6】新约,中国基督教协会,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003:117.

本文来源:http://www.zgzsclpt.com/gerenzongjie/202678.html

推荐内容